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桃源力邦

2014年06月2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充满人情味的话语,是村里的一道风景线。 东方IC供图

 自己的天空自由自在。 东方IC供图

 

  夜幕降临,宁波奉化力邦社区文化广场上,露天电影《两只蝴蝶》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观看,陶文娟就是其中之一。

  这部电影,陶文娟已看了好多遍,可每次坐在银幕前,她依然热泪盈眶。这部拍摄于2006年的电影,讲的就是发生在力邦社区的故事,而影片主人公的原型之一,就是陶文娟,一个从安徽农村到奉化务工的小姑娘。

  建成于2002年9月的力邦社区位于奉化市西坞街道,是个特殊的社区——全国首个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社区。社区里2800余名居民分别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他们在这里安居,在西坞街道周边51家企业乐业,没有本地户籍,却如身在“世外桃源”。

  “我刚来奉化时,只有18岁,也如电影中‘小蝴蝶’一样稚嫩。”看到影片中的主人公第一次背起行囊外出闯荡,陶文娟陷入回忆,“那是2002年12月,天很冷,我搬到这里时,连铺盖、被褥都没带齐,是社区负责人给我们送来了棉被,解了燃眉之急。”

  陶文娟告诉记者,在力邦社区,除了温暖,她还感觉到了一份前所未有的理解与尊重。社区充分实行自治管理,鼓励农民工竞选居委会干部,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锻炼能力。“现在,社区21个居干岗位中,有19个由农民工担任,社区还有200多名先进青年入了党,还涌现出共青团十六大代表、省十佳基层团干部等典型。”

  通常说起外来人员集聚,许多人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脏、乱、差”等景象,可力邦社区却颠覆了这种观念。

  这里健身公园绿树掩映,灯光球场宽敞明亮,文化中心多姿多彩,居民食堂干净整洁……繁华而没有喧嚣,丰富而凸显有序,远离家乡的游子在这里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让外来人员自己当家、自我管理,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找到归属,真正把力邦当成家、变客人为主人。”力邦村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力邦社区常务副主任蔡荣华告诉记者。“力邦村是西坞街道与奉化市力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当初政府建造是把这里定为‘外来人口公寓’。后来力邦投资公司控股后,想消除可能对外来人员的歧视,改名为‘力邦村’。在这里,管理人员不准称‘村民’为外来人口。”

  2003年前,力邦社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可时间不长,居民中就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等不良现象,一些公共设施刚经修缮又遭人为破坏,闹得崭新的社区乌烟瘴气,社区干部疲于应付。“怎么办?我们想到了自治管理。”蔡荣华说。

  2003年12月,力邦社区居委会成立,这里也由此一举成为了全国首个外来务工人员自治组织。

  “居委会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力邦社区的打工者。我们把它分楼、层、室三级管理,共选出35个居民代表,对涉及外来人员切身利益的收费、规章制度等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进行讨论,另外,居委会还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和要求,有组织地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自我管理的好处显而易见。外来员工吴某感叹:“过去在老家养成了习惯,总认为顺手丢个东西没啥大不了。社区出台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办法,我是举了手的,咋说也得遵守啊!”

  社区还每年两次下发《居民意见调查表》,征求每位居民的意见建议。有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居委会随即组建纠察队;有反映中午广播影响上夜班的居民,社区立即调整播出时间;有居民在给食堂的意见书中写到“饭菜香浓,但家乡的味道不浓”,社区马上聘请了一位熟悉不同菜系的厨师,让居民吃上了不同风味的家乡菜。这些解决的事情虽小,却让居民找到了“我的家园我作主”的感觉。

  蔡荣华这样评价“力邦社区”:这种“企业化运作、社区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模式,不仅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为政府和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探索了一条创新管理之路。

  来到力邦9年了,陶文娟现在是力邦社区居委会委员、党支部副书记:“我们都有发展的渴求和进取的愿望,社区为满足我们的不同需求,积极找资源、搭平台、借外力,培育我们的进取精神。”

  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最近,力邦的二期工程正在推进,而新的住房样式和设施使得老居民们在羡慕的同时,强烈要求改造一期住宅。为此,力邦社区居委会召开了一次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专门讨论了一期改造工程。

  临别时,蔡荣华依依不舍,他与记者约定,一定再到力邦社区,听一听更多农民工的动人故事。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本刊记者 陈红艳 朱奕璇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