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新生代流动大带来管理难题等

2014年05月05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在一个数字化生存的世界,在一个大数据成为时髦概念的年代,尽管这里展现的只是2013年很多数字中的小部分,但,这一年怎么样,心里也会有数了。

  新生代流动大带来管理难题

  《2014年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2013年员工整体流动性略降,离职率平均为16.3%,2014年预计企业薪酬涨幅为8.8%,同比有小幅增加。该调研于2013年9月~11月进行,共访问雇主3421家,员工4613人。高科技行业、房地产行业、消费品行业以及制造业四份行业报告同期发布。

  尽管员工整体流动性有所下降,但操作类员工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操作人员的离职率在2013年依旧是所有职位等级中最高的,达到了23.7%,此外,数据还显示出,在2013年整体离职率小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都同比2012年有小幅上升,企业需要更加重视这些岗位人员的相关保留工作。

  此外,企业中员工年龄结构的差异也会对员工的整体离职率的高低产生影响。报告传达出,企业中85后员工比例越高,导致企业中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也越高。可见,新生代员工的职场稳定性较差。如果企业中新生代员工的整体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对企业来讲,新生代员工的频繁流动就将成为企业人员管理中的最大的挑战。

  报告认为,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企业需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出更好的人才管理模式,合理控制员工离职率,加强企业关键人才的激励和保留。在企业制定调薪计划时,需合理协调企业资源,确保企业关键岗位和紧缺岗位能够获得相对更高的调薪幅度,此外,要注重调薪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企业一方面需要做好物质性薪酬体系的动态化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企业非物质薪酬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员工的薪酬满意度,降低员工离职意愿。

  前程无忧公司发布

 

  社会文化从前喻转向后喻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三个重要的拐点:刘易斯拐点——由生产型社会化向教育型社会化转变、老龄化拐点——由前喻型文化向后喻型文化转变、城镇化拐点——由固态中国向流动中国转变。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意味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逐渐消失,预示着支撑我国经济30余年高速增长的丰富劳动力开始变得稀缺,要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必须转变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准。这必将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要求提高,导致青年所必需的学习期延长,参加工作的时点推后,一个人的青年期更长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发生了从生产型社会化向教育型社会化的转变。

  老龄化拐点的到来,把青年推向时代舞台的中央,让青年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后喻文化”时代的来临提醒我们,青年在未来将发出更大的声音。

  流动锻造了一代新的青年——城市新移民。他们前赴后继进入城市,带着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进行碰撞。他们的思维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对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有更多向往和期待;他们发展性需求提高,公民意识初步觉醒,更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既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也是社会变革的承担者。他们既有青年的特点,也具移民的特质,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及廉思课题组发布

 

  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基于近年来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迁移的趋势及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发展特征,提出了以新生代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轻,流动距离更小,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新生代流动人口在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

  新生代流动人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其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

  从流动迁移模式上看,家庭化迁移成为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新生代流动人口表现更为突出。家庭化迁移使得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更容易产生归属感,有利于增强其幸福感。

  流动人口主要就业于私营部门或从事个体经营,就业集中在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制造业一直是吸纳流动人口就业最主要的行业,但近两年流动人口在制造业从业比例连续下降。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

 

 [1] [2] [3] 下一页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