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调研报告 正文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问题调查与思考

2014年04月11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3、选拔使用上的瓶颈。一是搞年龄一刀切。一些地方机械地理解干部年轻化,简单以年龄划线。为了达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要求,在班子里硬性配备年轻干部,在没有合适人选时,甚至降低选人用人标准,一方面造成拔苗助长现象,曲解年轻化本意,把一些能力素质还达不到要求的年轻干部提拔上来,致使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另一方面,让超过年龄杠子的优秀干部感到提拔无望,形成“天花板”现象,挫伤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浪费。据调查显示,有25.7%的人认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上的最大问题是“唯年龄论,人岗不相适”。二是隐性台阶多。年轻干部上升渠道还不够畅通,职务晋升不仅受到任职年限、岗位等《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规定的硬性条件限制,还受到“隐性台阶”的制约。以乡镇为例,副镇长到党委书记虽然只相差一个职级,即副科到正科,但往往要经历副镇长——党委委员、副镇长——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等台阶,有些乡镇副职还有可能先到县级部门担任副局长、局长一段时间后,再到乡镇任党委书记,实际上要经历三个以上台阶。这样一个渐进上升过程,一般顺利晋级也花十年左右时间。据调查显示,有50.7%的人认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隐性台阶多、成长缓慢”。三是选拔规范性不够。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方式比较单一,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主要来自两条渠道,一是公开选拔,二是团系统干部。虽然《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也明确了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破格提拔,但对破格提拔的具体条件和程序没有明确,各地摸着石头过河,常态化机制并没有建立,甚至有些地方借“破格”之名行“出格”之实,徇私舞弊、违规操作,致使一些不符合提拔条件的年轻干部“火箭式”起来,引起公众的质疑和不满(见表4)。

  

  三、新形势下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源头工程,事关整个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明确提出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并一直延续至今,大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也有效改变了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局面。当前,在意识形态冲击加剧、执政环境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需要正确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既要注重年龄梯次配备,又要防止层层递减。构建梯次合理的年龄结构目的在于实现经验、气质、能力上的优质互补,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重视和强调年轻干部的配备,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每个干部都必须是年轻的、每个领导班子都要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的层层递减,关键在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优化队伍结构。注意统筹使用好各个年龄段的干部,科学实行老中青结合的梯次配备,特别是对基层一些重要岗位,不能搞“一刀切”,要适当保留一批年龄虽然偏大,但实际经验丰富、敢于直面矛盾、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

  2、既要搭台子铺路子,又要防止“镀镀金”。年轻干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需要经历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的磨练,这就需要组织上给他们搭平台、铺路子,创造实践锻炼的良好条件。对那些看得准、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不仅仅是为他们铺好路子,更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真正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练,在实践中成长。关心爱护不是百般呵护,基层锻炼不是基层镀金,一线磨炼不能蜻蜓点水,而应该是多“墩墩苗”。

  3、既要敢于破格提拔,又要防止出格提拔。《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对于确有真才实学、成熟较早、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大胆破格使用,不能畏首畏尾。但破格要有“格”,破格不能“出格”,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杜绝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拔本无可厚非,但破格选拔的标准必须明确,程序必须到位,选拔过程必须公开公正,要经得起社会的监督和时间的考验。

  4、既要重视成长规划,又要防止预设路径。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培养要有计划,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依据年轻干部本人的性格特点、工作经历、兴趣志向、专业特长、发展潜力等个体情况,为其成长发展提供正确的目标方向和组织培养措施。但成长规划并不等同于预设晋升路线图,不是过早地给承诺、给位子,也不是过早地对年轻干部定位,将其关进“保险箱”,安排好今后的升迁路径,而是在年轻干部主观努力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

  四、加强和改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对策建议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必须紧扣时代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建设一支好干部队伍为目标,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注重实绩和基层导向,创新完善方式方法,建立科学的培养选拔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六条路径加强探索实践:

  1、重视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整体规划。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既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又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性任务,要立足长远抓规划,站在战略的高度谋划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明确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一是强化源头工程建设。着眼干部梯次配备的需要,坚持从基础抓起,畅通来源渠道,把好入口关,避免“蜀中无大将、廖化称先锋”现象的出现。坚持把人才储备作为先行工程来抓,大胆突破行业、地域、身份的限制,通过紧缺人才引进、公开选拔、基层选调等方式,开辟年轻干部引进的“绿色通道”,真正做到挖掘一批、掌握一批、储备一批,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二是系统谋划长远规划。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至少着眼今后五至十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尤其是立足下一届领导班子换届配备的需求,科学制定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干部队伍总体结构相适应的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合理设置各级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和数量,形成培养、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办法。统筹制定区域性的年轻干部培养使用计划,建立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定期分析制度,注重把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三是科学设计成长规划。每个年轻干部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年轻干部成长培养的规律性分析,根据年轻干部的知识能力结构、性格特征、特点特长等,精心设计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划,科学确定今后的培养方向,并对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期限作出个性设计,落实差异化培养举措,确保年轻干部在特定的成长期有特定的培养举措,促进年轻干部走上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2、强化年轻干部的党性锤炼。党性是党的干部“德”的核心,党性坚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是对年轻干部第一位的要求。一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要进一步强化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培训,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年轻干部头脑,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在主体班次中增加党性锻炼和党性分析模块,把党性教育、宗旨教育作为必修课,引导年轻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在年轻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党性体检”活动,定期检测自身党性健康状况。二是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在大事上看德,在小节中察德。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立德行、守德性、行德政,时刻保持平常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廉洁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情操,争做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三是强化作风锤炼。优良作风是党的最大优势。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作风要求贯穿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全过程,坚持教育培训有作风内容、监督管理有作风要求、考核选拔有作风标准,推动年轻干部争做优良作风的示范者。

  3、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大熔炉。要根据年轻干部成长的需求和特点,创新拓展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方法途径,努力使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增加阅历、增强本领。一是注重在一线磨炼。“玉不琢、不成器”。注重把年轻干部放到艰苦岗位、基层一线磨练,让年轻干部“墩墩苗”。积极搭建一线磨炼平台,根据年轻干部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岗位需要及培养目标,选派年轻干部赴维稳、信访、项目推进等一线岗位进行压担锻炼,到重大中心任务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强化实践磨练,促使年轻干部在最复杂、最困难的环境下接受考验、增长才干。二是加大上挂下派力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到中央、省级机关上挂锻炼,到经济发达地区外派锻炼,让干部在不同岗位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基层年轻干部侧重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积累领导经验;机关年轻干部侧重到乡镇、农村、社区挂职锻炼,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从基层逐级提拔上来的年轻干部侧重横向轮岗锻炼,提升岗位适应度;在顺境中成长的年轻干部侧重到艰苦环境挂职锻炼,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三是强化竞岗交流。加强单位内部经常性的轮岗交流,一般年轻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要有计划进行轮岗。注重面上年轻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等多种形式的轮岗,推动各层面年轻干部在县(区)之间、部门之间、部门和县(区)、乡镇(街道)之间的适当交流,强化多岗位历练,激发年轻干部队伍活力。

  4、健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创新方法,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提供有效途径。一是探索科学灵活的选任方式。选拔年轻干部既要有必要台阶又不能唯台阶,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善于破格提拔,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足够空间。遵循《干部任用条例》的基本原则,创新年轻干部选拔程序,探索建立破格提拔制度,给有真才实学、敢闯敢干、干出实绩的优秀年轻干部搭好平台。合理确定范围和规模,不定期开展针对优秀年轻干部的竞争性选拔工作,减少职务晋升的隐性台阶。二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干部选任工作中来,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干部选拔评价的重要参考。推行拟提领导岗位空缺预告制,接受干部群众网上实名推荐提名,拓宽年轻干部使用的组织视野。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打破身份限制,面向社会优秀人才公开招聘并探索试行聘任制,吸纳更多优秀年轻人才进入干部队伍。建立重点难点工作挂牌招才机制,在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中选取难度较大的专项工作,采取组织选派、民主推荐、自愿报名等形式,选聘年轻干部作为项目负责人,给那些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以平台,对能出色完成任务的给予重用。三是树优基层用人导向。重视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来自基层的党政领导人才培养链。健全从村干部、社区干部中招录乡镇年轻公务员的长效机制,提高公务员招考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明确配备使用干部“三个优先”,即在提拔使用干部时,优先考虑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干部,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使用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对优秀的基层一线干部,优先予以提拔使用,切实增强基层一线岗位的吸引力,使年轻干部“愿意去、沉得下、干得好”,形成干部到基层培养、人才从一线选拔的良性循环。

  5、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年轻干部。年轻干部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必须把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落实到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各个环节中去。一是强化考核管理。完善年轻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鼓励引导年轻干部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加强对年轻干部参与中心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三重”工作中的专项考核,动态掌握年轻干部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的表现情况。探索年轻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制度,开展年轻干部提任生活圈、社交圈考察,让群众来评价干部、监督干部。二是畅通退出渠道。建立年轻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实行严进宽出,滚动管理,动态掌握每一位年轻干部的成长情况,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稳定的年轻后备干部库。不断拓展干部“出”和“下”的渠道,强化干部实绩导向,定期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使年轻干部全心扑在干事创业上来。三是注重关心关爱。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关爱相结合,定期对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经常谈心谈话,做到该提醒的及时提醒,该批评的及时批评,该制止的及时制止。既体现从严要求,又要落实好真情关心和真正爱护,宽容工作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帮助分析原因总结提高,为其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6、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通过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作用,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管理。一是健全年轻干部培养责任机制。根据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目标任务和干部管理权限,明确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单位都需针对实际,制定并落实年度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措施,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使用管理。探索建立地区、单位间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大区域内整合培养、科学使用的良好格局,打破年轻干部部门所有的惯性思维,由组织部门确定一批重点培养对象,直接调配培养。二是建立个性化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各地各单位要进行分多种类型的系统排摸,对年轻后备干部分类建库,根据不同年轻干部的特点及专业特长,按不同类别进行细化归类,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实行一人一策。三是建立完善考核督查机制。建立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情况定期通报制度,促使各地各部门真正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压担锻炼。建立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制度,每年结合后备干部年报制和年度考核工作,对各地各单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行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挂钩。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作者: 特邀研究员 干武东 编辑: 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