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他故事 正文

陈惠芬:16年的外企书记

2012年08月13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融合”的魅力

  16年里,陈惠芬找到了开启企业党建的金钥匙:“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得实惠;员工的利益得到维护,企业的发展才会有动力和保障。”

  “将‘融合’的理念运用到外资企业党建工作中,在融合中主动作为、提升地位,在融合中彰显能力、树立形象,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陈惠芬的工作总结中,她这样写道。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沪士电子的订单明显减少,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员工中很多人担心公司裁员。

  “尽量做到公司不裁员。”陈惠芬心里念叨。但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为了核算成本自然要裁员。怎么办?她左思右想,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上四休三”,让公司所有的员工每周上四天班,休息三天,暂时减薪也可以,但可以确保不裁员。这个方法,其实是公司与员工都作出一些让步,分担一些冲击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2008年12月,她组织召开了党委紧急会议,提出了这个构想,党委委员都说“好”。陈惠芬便将这个方案向董事长提出来,并主动向老总提出暂停各种旅游活动,减少福利支出压缩费用。在她的努力下,公司最终采纳了这个方案,老总向陈惠芬承诺了“不裁员”。

  有了“不裁员”的承诺,员工们有了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决心,积极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增收节支、提高品质活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沪士电子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迅速企稳回暖。2009年年末,公司增发了4个月的工资作为年终奖;2010年7月,又如期调薪。2010年8月18日,“沪电股份”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大姐”、“妈妈”是很多沪士员工对陈惠芬的称呼。这不但是因为陈惠芬对他们身体的爱护,更在于对他们人生的启发。

  制造部文员陈郁至今记得她刚到公司时,和陈惠芬一起陪车间的一个产妇到上海看病。“当时那个产妇一会儿要吃这个,一会儿要吃那个,我觉得她简直不可理喻,但是陈书记却毫无怨言地一一给她买来。正是这点点滴滴抓住了我的心。”此后陈郁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党员。

  对企业的每个员工,陈惠芬都用百分之百的心去对待。员工住院了,她必到医院探访;在外地的业务人员家中父母病了,她帮忙照顾;员工子女就学难,她用自己的关系,四处奔波,却不要员工送来的任何“心意”。

  进沪士工作了16年的包雅琴每次和同学聚会,在外企频频跳槽的同学就会问她:“你怎么还在沪士?不腻吗?”包雅琴的回答是:“只要有陈书记在,我永远不会腻!”

  和包雅琴一样,沪士的很多员工都在青春懵懂时就进厂工作。陈惠芬给了他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陈书记给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未婚的有单身派对,已婚的有亲子活动,唱歌、篮球、舞蹈、旅游,她让单调的企业生活变得精彩起来。”包雅琴说道。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费永祥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