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新闻 > 财经 正文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激活民间资本活力

2012年01月04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编者按:

  2012年如约而至。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刚刚过去的2011年可以说中国经济在深度转型中呈现出喜忧参半,但仍很好地实现了年初"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目标。站在新的一年的起点上,我们在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本报从即日起,推出一组新年观察特稿,力图从去年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中蠡测2012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为读者了解中国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一份参考。敬请关注。

  "这是个最好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的这句开场白,曾被无数人引用到无数的情境里,同样,这句话放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关,用来形容大到当下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气候,小到国内民营企业家的心情,都最合适不过。

  还未从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完全康复的世界经济,2011年又遭重创,尤其是下半年,欧债危机从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动荡,进而冲击实体经济。

  全球经济局势的不稳定,对中国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外需压力增大。统计显示,中国对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增速已从今年8月的22.3%降至10月的7.5%。近几个月来,电子产品、船舶、纺织等出口敏感行业生产增速放缓。预计四季度海外订单将继续下降,2012年出口增幅将更受影响。

  而2011年夏末秋初,与国际市场接轨尤为密切的温州中小企业,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资金链断裂致企业倒闭、老板出逃、员工欠薪等系列事件,这犹如一股股凛冽的寒风逆袭着本就一路霜雪的民营企业。

  经过了30年发展的民营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无论外贸还是内销,劳动密集型企业都面临着利润微薄的艰难局面,依靠低工资、低生产要素价格赚钱的日子已经逐渐成为过去时,这样的形势促使各个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现实,认真思考今后的命运:或是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或是转变自身的生产方式,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民营经济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整个中国经济的问题。曾经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在已然占江山半壁之强的民营企业,将必然决定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的兴衰成败。

  因此,不管这个时代是最好还是最坏,不论决策层是欢喜还是无奈,民营经济的再一次蓬勃终将是历史所致、大势之趋。"

        中央16号文件"的催化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份中央文件,历时19年,牵涉多个党政部门为之呕尽心血,仅正式修改就30易其稿,9位政治局常委对最终的征求意见稿充分肯定,并提出许多修改意见。

  文件甫一出台,就得到各地党政大员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贯彻落实大会,省长主持,省委书记发言动员,这种局面除了两会之中,尚属首次,可谓盛况空前,前所未有。

  这份一年前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被简称为"中央16号文件"或者"新文件",其发布的背景,是中国乘风破浪、蓬勃而起的民营经济正在对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一系列势不可挡的改变和影响。

  "中央16号文件"下发后,一时间东至广东上海,南到海南云南,北上黑龙江吉林,西及新疆西藏,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的展开了一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热潮。

  是什么原因,让各级政府如此步调紧密一致?

  抛开诸多堂皇的理由,唯一的答案直指民营经济--GDP占比逾半并且预计有望超过60%--已经逐渐成为各省市经济增长的支柱,其区域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南京的24万家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2010年,南京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10亿元,约占全市GDP总量的40%。"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转型,就不可能有南京经济的转型。"

  四川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3.4%提高到2010年的56%。"预计2011年或达到60%,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湖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7666.8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

  河北省2011年上半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500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0.5%;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4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上交税金9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0%,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为57.7%。

  而按照辽宁省中小企业厅透露的"十二五"时期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260亿元;力争实现300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左右……

  "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省经济。""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转则全局转、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可以说,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和检验之后,在进入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题的这个五年之中,谁抓住、抓好了民营经济,谁就抢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就占得发展的先机。创新管理方式考量政府能力

  "要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重点探索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群体自我管理的能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可以看作一个信号--各地政府开始积极研究探索社会管理尤其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自称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但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话来说,其实是"市场经济转型的'大关'还没有过"。与日本、韩国等国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相比,我们这种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与其说接近于市场经济,还不如说也接近于计划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仍然缺少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用过去的那一套政府管理的办法来指挥更具市场化、更富灵活性的民营经济,显然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渐明显。

  那么,怎么来管好发展飞速的民营企业,怎样来引导诸如徐冠巨、尹明善等等这些已然走上政治前台的民营企业家,成为了考量各地政府执政能力的命题。

  答案似乎可以从"中央16号文件"中找到--"加强工商联的纽带作用,培育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这一次,广东大胆试点,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2011年7月中旬,广东省举行省委全会,会上审议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提出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

  11月22日,广东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汕头召开,省委书记汪洋在会上特别强调,要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职能转移管理力度,舍得向社会组织"放权",敢于让社会组织"接力"。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都要逐步地交给他们。

  广东的先行先试拉开了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帷幕,此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实质性变革。

  商会组织粉墨登场

  以社会组织身份亮相的异地商会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和重要参与者。就在汪洋的讲话之后,广东省宣布放宽异地商会准入门槛政策,以此缓解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压力。

  据了解,目前在广东的异地商会已经超过200家,活跃在南粤大地上的他们为广东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众多驻川异地商会搭建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跨区域优势资源的协调合作,不仅为四川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而且使四川经济的结构得到了有效的优化,为四川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四川省招商引资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黄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11年1-10月四川省已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6159.78亿元,同比增长31.8%,完成省政府目标考核任务的88%。其中,2011年新签订并履约的国内省外合作项目2865个,合同金额4651亿元,已到位1786.25亿元。"招商引资卓越成绩的取得,异地商会居功至伟。"

  "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离不开政府、企业、商会这三大基本要素,其中政府是市场监管主体,企业是市场竞争主体,而商会等工商社团则是政府与企业间的市场中介组织。"黄建军指出,更好地发挥商会作用是政府转变职能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共同需要。

  2011年11月24日,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我国首家专门服务民营企业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全国性大型商会组织,简单地说,就是服务于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商会组织。首届商会会员包括联想、吉利等128家企业,行业分布广泛,其中7家位列"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位。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只是我国商会组织发展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从"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国的商会组织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商会41551个,从最初的同业公会、行业商会发展到包含行业商会、乡镇商会、异地商会、街道商会、市场商会、园区商会、社区商会、楼宇商会、村商会等类型的商会组织,全国范围内乡镇商会和街道商会覆盖率已达51.4%和61.5%。

  催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生动力已经消耗殆尽,必须找到新的动力源和引擎,这已经成为各界共识。

  而不管是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内核的自主创新战略,还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的自主增长方式,都离不开持续创业的千万家民营企业,他们代表着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与高新技术成长机制高度耦合,催生了中国原始创新能力,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新动力源。

  因此,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将民间资本的内力和政策的外力结合起来,有效激活民间资本,大力扶持民营经济,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经济自主增长方式的形成。

  "以政治体制创新为龙头的制度创新,包括安全而稳定的企业产权制度,具有对企业创新进行正面激励的市场制度,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既能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能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的劳动力市场立法,对地方政府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等,将成为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唐任伍指出,如果说民营经济的蓬勃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动力源,那么,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就可以看作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引擎。"诸如工商联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兴起,正是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最好的润滑剂。"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傅春荣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