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观点 > 专家视角 正文

马建堂:稳中求进巩固良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2011年12月2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外有欧债危机持续不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日本大地震的冲击,内有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断加剧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全年表现究竟如何?是否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如何看待2011年以来特别是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速的放缓现象?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又将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记者:2011年即将过去,请问马局长,您如何评价2011年我国经济的总体表现?

  马建堂:即将过去的2011年,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解决突出问题工作力度,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以来,在主动调控和部分刺激政策退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综合考虑生产要素支撑能力的变化以及“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尤其是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艰难、主要经济体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9%左右的增速实属来之不易。

  第二,物价总水平上涨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摆到宏观调控首要位置,采取了控制货币流通量、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综合措施,价格上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自8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回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2%,涨幅比7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至5%以内。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7%和5.1%,分别比7月份回落4.8和5.9个百分点。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总体也呈现回落趋势。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物价趋于稳定是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尤为难得。这与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2011年前三个季度巴西、俄罗斯、印度经济同比增速分别在3%、4%和7%左右,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却分别高达7%、8%和9%左右。

  第三,经济效益较好。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一方面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增长,控物价,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使得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和质量也同步提高。首先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比2010年同期增收20568亿元。其次企业效益也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1217亿元,同比增长25.3%。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11年,是对民生事业高度重视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同步”要求,全面加强改善民生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幅度增加对民生事业的投入,新出台多项加强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6%,增速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高5.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10%。社会保障工作显著加强,国家财政对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显著高于财政支出增幅。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提前完成预定目标。

  记者:2011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趋于放缓,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马建堂: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第一,尽管中国经济增速近期呈现回落态势,但总体仍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三个季度分别增长9.7%、9.5%、9.1%,稳定在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4%、14.0%、13.8%,稳定在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25.0%、25.6%、24.9%,稳定在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6.3%、17.2%、17.3%,稳定在17%左右,季度之间回落波动幅度较小。综合来看,2011年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基本符合调控预期。同时要强调的是,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应对物价上涨压力。

  第二,经济增速的小幅回落,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有主动调控的因素。一是世界经济继续放缓,外部需求萎缩超预期。三季度以来,欧美债务危机深化蔓延,经济复苏缓慢,国际环境不稳定性明显上升,外部需求特别是欧美等传统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下滑加快。1—11月份,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5.1%,比1—10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增长23.3%,回落0.7个百分点。外部需求萎缩不仅造成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也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需求下滑。二是刺激政策退出、房地产调控和节能减排力度的扩大对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产生了一定影响。1—11月,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同比增长7.8%,比2010年同期回落15.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5.2%,同比回落19.3个百分点。

  第三,要高度关注近两个月工业、出口等指标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防止经济增速过度下滑。四季度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不断趋紧,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工业增速连续两个月回落较多。10、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0.6和0.8个百分点。二是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回落。9、10、11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7.4、1.2和2.1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利润增速回落明显。9、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9.2和6.2个百分点。四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落至临界点以下,产成品库存指数创新高。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是2009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以下;其中,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3.1%,为2005年1月开展中国采购经理调查以来的最高点,显示需求放缓导致制造业库存积压迹象。对此,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前瞻性,力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记者:2010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较快成为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各方面都非常关注。在一系列调控举措作用下,我们看到2011年以来物价涨幅先升后降,尤其是年底出现加速回落,这是不是意味着本轮物价上涨已近尾声?

  马建堂:201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制货币流通量、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明显遏制,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已回落至5%以内。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物价涨幅的连续回落十分来之不易,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举措是正确的、及时的、有效的。

  但也要看到,当前物价总水平虽得到明显抑制,但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仍然不容忽视。

  从短期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但由于2012年元旦、春节均在1月份,临近双节购买力较为集中,各种商品消费增加,加上冬季气温逐渐走低,雨雪天气增多,鲜菜、鲜果等鲜活农产品生产、运输面临较多困难等因素可能推高12月份价格上涨水平。

  从影响价格上涨的中长期因素看,首先,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刚性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长期性价格上涨压力凸显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压力越来越大。其次,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国际市场流动性过剩依然突出,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下调基准利率,巴西、韩国等新兴经济体暂停加息或实施降息,多数国家仍面临较大物价上涨压力;近期部分地区政治社会局势动荡也加剧了国际初级产品上涨的压力。

  上述因素都提醒我们,对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不能掉以轻心,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上涨仍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切实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记者:2012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您如何看待2012年我国的经济走势?

  马建堂:2012年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十分重要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将在这一年召开。关于2012年,我想说三句话。

  第一,2012年将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不稳固,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仍在高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看,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风险正在累积上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尽管当前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但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依然存在,实现物价稳定的基础并不牢固,物价走势还存在反弹的可能;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有松动迹象,但房价仍然较高,巩固前期调控成效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但生产经营困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虽有所推进,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给我国2012年的经济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给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2012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仍然存在较多有利条件。首先,党中央、国务院对2012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2012年经济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这是保持2012年经济运行良好状态的基础。其次,从影响增长的具体因素看,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体比较稳定,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将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近年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缓解了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需求的基本面仍是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力度的进一步扩大,将会创造新的需求,有利于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状态。

  第三,2012年社会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总基调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政策要基本稳定,经济运行要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要保持基本稳定,社会环境要实现总体安稳。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但政策调整也不宜过大,要“点松”油门,做到松紧有度。微调的“度”要有利于巩固前期物价调控来之不易的成果,要有利于“十二五”时期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中长期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注重改革创新,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刘玉梅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