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观点 > 专家视角 正文

吴敬琏:中国模式是过渡体制

宏观政策两难的根源是体制

2011年11月04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中国模式还是市场经济?中国宏观经济将何去何从?三十年改革遭遇转型瓶颈,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出路何在?他是市场经济的维护者,更是经济学界的泰斗,是什么让他至今心系改革,笔耕不缀?财经面对面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顶层设计应明确我们究竟建设什么经济

  主持人权静:您说法制建设和体制改革,是不是因为你觉得,在金融危机之后,其实改革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吴敬琏:在九十年代后期,我有一个跟汪丁丁,财经杂志对汪丁丁和我的访谈。里面有一个标题就叫“权贵资本主义离中国还有多远”,那个就是说明了,你怎么对付这个东西,它就是一个建立法制的市场经济。

  主持人权静:现在13年过去了您觉得,您98年提出的那些应对的措施,现在到底贯彻了多少?

  吴敬琏:有些是向正面走了,你譬如说1997年的,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决定对国有经济进行,叫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第二,退出那些竞争性部分。

  在这个以后,大致上在世纪之交,全国的小企业全部改制,这就是进了很大步,正好这个时候,碰到了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很清楚,98年采取的支持小企业的,整套的政策,对于我们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08年的时候我就说,人怎么都忘了,他只记得一千多亿的财政投资,那起多大作用?

  主持人权静:关键的没记住。

  吴敬琏:关键的是,这大概是1998年的4月到5月,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那时候正好又是十五次代表大会以后,在政治上,十五次代表大会说,非公有制企业,不是像国企说的它是补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说,我们从另一侧,从复策进入了政策。另外,就是有金融的政策,另外有金融的政策,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我们那个就业的增加,那个时候也碰到很大的就业问题,就业的增加,主要就是靠的中小企业。另外一个就是国企改革,国企改革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动真的。也有很大的进步,我们的国企二级公司,资本上都变成了多员持股的公司。这是有进的方面。但是也有不够理想的方面,你譬如说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改到了那个一级公司,就是改到了集团公司的时候,就改不动了。一级公司到现在为止,仍然多数是国有独自。

  主持人权静:为什么呢?

  吴敬琏:这个牵扯到权利和利益了,有几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主持人权静:所以不能动。

  吴敬琏:不能动。另外一种说法是,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

  主持人权静:那你同意吗这些说法?

  吴敬琏:我不同意。

  主持人权静:您的看法是因为既得利益太强大了?

  吴敬琏:不完全一定是利益,也有是思想。有的是思想观念。

  主持人权静:所以你觉得现在,改革最大的困境是什么,对于当下的政府来讲?

  吴敬琏:关键就是我们是要重新明确目标,到底要干什么。我说这个顶层设计,很重要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建议里面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改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改革要有顶层设计,我想这个很重要,这个提法很重要。我想这个顶层设计,还不是哪一个行业的顶层设计,最大的顶层设计就是,我们到底要建设一个什么经济。是他们说的中国模式那个经济,就是强势政府的经济,还是一个法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主持人权静:你显然是认为,应该是后者。

  吴敬琏: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权静:关于顶层设计,有这样一个困惑。不管是谁来进行设计,设计的背后应该有一个主体。如果说这个主体,还用到那个词是“既得利益者”的话,他能给自己设计一个,改革自己的方案吗?

  吴敬琏:所以我不认为,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他的经济地位一定决定他的思想。就是说,他去追求他的利益,他的利益是多方面的利益。有人追求的比如说,他也是追求他的利益,追求留名青史。你如果说是,你都不可能革自己的命的话。

  主持人权静:就不会进步了这个社会。

  吴敬琏:不再是中国,别的国家你也不能设想。

  主持人权静:其实中国改革的出路,是我们互换这样一个理念的政治概念。

  吴敬琏:这是第一。第二,你不能忽视老百姓的力量。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当然他们掌握着权利,他们的作用会大。可是群众也不可小视,特别要注意一条。有的人很悲观,说这个怎么可能呢?权利都在既得利益者手中,他不会改自己的,那么我们就等着吧。但是不要忽视老百姓的力量,特别要注意的,就是现代经济,离开了专业人员,是根本一天都不能存在的。就是这个以专业人员为主体的,新的中等阶层,我们中国叫中等收入阶层。有的人把那个话Middle-class翻成中产阶级,就是那个话里没有产。 就是这一部分人的人数增加了。而且很快他就超过了,在发达国家现在都是专业人员,就是白领工人的人数,超过了蓝领工人。这个力量,变成了社会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你即使这个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也没有这种让我改,他也要尽力压制改。但是有一条,这个经济你还要不要它转。当然在中国的情况下,我老说,我们这个新的中产阶级也就是专业人员,他因为还很幼稚,所以存在比较大的缺点。我说这个缺点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一个是对自己根本利益在哪里不清楚。以为我只要有一个房子,住多少百平方米,我开豪华车,我的老婆孩子怎么怎么样,就行了。实际上,如果这个社会,不能够比较完善的话,这个个人是,那前途是没有保证。另外一条就是,因为穷怕了,他就奔自己,想自己那个小家了,公民意识不够。公民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好歹都跟你有关,都是你的责任。

  主持人权静:但是不管怎么说,您说的这样专业人士提供的,应该是一种温和的、理性的,变革改良的理智。而不是危险的、暴力的。

  吴敬琏:对。但是你看,它有的时候就,有一句话就是改良和革命赛跑。

  主持人权静:您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吴敬琏:我是比较中性的。前两天资中筠先生有她的自选集,人家问她这个问题,她就明确的说,她是悲观的。从她的角度来看,可能也有她一定的理由。但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努力。

  宏观经济政策两难的根源是体制

  主持人权静:说到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时候,有这样一种声音说,其实中国现在各种红利都在消失殆尽。比如说人口红利,随着老龄化的来临在消失殆尽。而您刚才谈到的,从98年以来改革积累的制度红利,也正在逐渐消失。包括后发优势,现在当随着整个人群收入,已经达到了世界的一个,比较靠前的水平,似乎中国经济发展下一步的动力在哪里。您觉得中国经济增长。

  吴敬琏:所以如果你看的远一点,应该有危机感。比如说我们09年海量贷款,成万亿的投资。它的短期效应肯定是好了的,率先走出了危机,8到9点几的增长率。但是它造成的苦果,现在已经暴露出来了。现在正在吃这个苦果,就是很危险,这个宏观经济政策处于两难。既不能紧也不能松。

 [1] [2] [3] 下一页
来源: 新浪财经 作者: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