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观点 > 专家视角 正文

郑新立:工资增速低制约购买力

2011年08月17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编者按: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形势怎么样?当前的经济增长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下半年运行的趋势是什么样?2011年7月8日10:30,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将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及下半年的经济走向”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央行再次宣布加息是抑制通胀的重要措施

  [一天一地一广仔]:央行再次加息25个基点,您认为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年内是否还有一次加息?

  【郑新立】:央行再次宣布加息是抑制通胀的重要措施,因为5月份的CPI上涨了5.5%,比去年同期高了0.2个百分点,比4月份高了0.1个百分点,说明通货膨胀的走势还是上行的趋势,也就是说在往上走,没有出现拐点。估计6月份可能会达到顶峰,7月份会出现拐点,就是下行。因为进入下半年以后,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下降,去年下半年物价上涨对今年上半年的物价上涨影响比较大。但是到下半年以后,因为去年下半年比较高,所以到下半年我们整个CPI的走势会出现下行的趋势。在5月份CPI的数据公布以来,央行做出这个决策是非常及时的。对于抑制通胀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详细]

  食品价格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要抓好菜篮子工程和菜园子工程

  [黄晨灏]:我认为,现在猪肉涨价非常奇怪。请问嘉宾,是否有投资资金恶意炒作和操控猪肉价格呢?谢谢。

  【郑新立】:猪肉价格的上涨,我个人认为还是一个周期性的,中国的猪肉价格隔几年涨一次,隔几年跌一次,始终没有走出周期性的困扰,前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姚依林曾经说过,谁要是能找到一个办法,把猪肉价格稳定,可以得诺贝尔奖。可见猪肉价格的波动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表明现在猪肉价格的上涨是由于炒作引起的。我觉得还是周期性的原因。 [详细]

  稳定房价关键在于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感

  [朽木白]:咱们现在的经济形势到底算不算通货膨胀?如果不算,高物价、高房价怎么解释?

  【郑新立】: 5月份的CPI同比上涨5.5%,进入了通胀,一般来讲,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必然有温和的通胀,但是根据一般规律来讲,控制在3%以下比较合理,3%到5%是一个轻微的通胀。5%到6%可能是进入通胀,6%再往上是比较严重的通胀。根据我们国家的经验,5.5%的CPI上涨率应当要引起高度关注。因为我们一年期储蓄存款即使提高利率以后仍然低于CPI,这就意味着广大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在缩水,这是不合理的,老百姓好不容易攒一点钱,广大居民没有投资能力的才放在银行,对银行高度信赖,放在银行缩水,这是不合理的。要尽快改变这种CPI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情况。让老百姓的财富保持增值,这是非常重要的。 [详细]

  央工资增长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低是制约百姓购买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庐山]:为何国家GDP连续增长,老百姓手中的钱也略有增多,但是实际的购买力却越来越小?能否请嘉宾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与国民个人之间的关系?当前经济与百姓的这种关系正常吗?原因何在?

  【郑新立】:购买力应当说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来讲,我觉得购买力的增长长期来看跟我们经济增长相比是慢的,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改革开放30多年总体上是下降的趋势,最高的时候达到60%几,现在下降到40%几。收入的增长速度还可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提出来叫“两个同步”,我觉得非常好,就是经济增长速度要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和工资的增长速度同步。过去我们一直讲工资的增长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长不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强调这样一个原则,实际上每年工资的增长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低两三个百分点,几十年下来就使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越来越低,持续下降。这是制约老百姓购买力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详细]

  加入WTO使我国深陷出口低端产品进口高端产品的贸易陷阱并不符合实际

  [李方圆]:郑嘉宾,我国当初加入WTO到底对美欧做出了什么让步,加入WTO是否使我国的外贸深陷出口低端产品,进口高端产品“坏的贸易陷阱”?

  【郑新立】:这个说法不太符合实际,因为加入WTO应当说是利大于弊,我们承担了一些责任,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是我们也获得了进入国外市场的良好条件。因此,加入WTO之后的这些年里,我们的出口连续大幅度增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2009年由于全球的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的市场萎缩,我们出口下降17%。但是到2010年就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而且还略有提高,今年就恢复了正常的增长。应当说最近这十多年,我们国家外贸连续大幅度增长,我们能够成为世界出口第一的国家,应当说WTO这个平台功不可没。

(作者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来源: 人民网强国论坛 作者: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