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两新战"疫"记>>先锋 >> 正文
“缺货”声中,他们为一线人员找来数万只口罩
2020年02月17日 10:19:33 来源: 浙商杂志 作者: 吴美花

  二

  1月28日,在泰国各大药店扫货的高霞还是信心十足。她买了一批口罩,准备第二天就寄回国内,然后继续满大街扫货。此时,在舟山的吴波逐渐感受到找口罩的压力,但有朋友协助的他,情绪依旧高涨。

  然而当高霞次日走进药店时,市场供需形势已经变了,“药店的口罩被卖空了”。高霞只能在“中国人在泰国”的微信群里求助,有群友提供了专供药店的口罩厂商的联系方式。厂商将单价涨到了8泰铢(折合人民币1.78元),高霞将情况告知俞聪等人,俞聪他们很快反馈:采购计划继续推进。

  “这家厂商先要保障泰国各大药店的供货,有余货才能给到我们。”厂商通知她晚上12点能到货,高霞为了不让采购计划落空,提前6个小时驱车前往工厂排队。到了那儿才发现,提前来排队的不止高霞,她碰到了很多着急帮国内医院等机构采购口罩的同胞。

  然而此次采购并不顺利。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厂商的人出来对着一群采购的中国人宣布:“货被别人用高价提走了。你们也可以涨到10泰铢。”高霞听到这番话,扭头就走了。赌气跑到外面准备再扫。但她发现,所有的口罩价格都涨到了10泰铢。等到她意识到这一点再返回工厂要货时,对方告诉她,“10泰铢也买不到了”。

  此时,吴波也遭遇了被供应商临时涨价的情况。

  他通过朋友订到了一批韩国口罩,这批口罩的单价要10多元,15万只口罩的总价要200多万元。“当时的银行U盾被放在了杭州的办公室里,我只能用手机银行,在最高限额范围内一笔一笔地给对方转。”每笔手机银行的转账要间隔12小时,当吴波准备向对方转第二笔货款时,对方却在货物装船前涨价了。

  “每个口罩的单价涨了1.5元。”让吴波郁闷的是,在这批货里有一部分是另一位准备捐赠物资的女企业家委托他采购的。“幸好对涨价这事,对方也能理解。”

  像这样被涨价或付了定金后又拿不到货的情况,吴波和高霞都遇到了不止一次。1月29日,在杭州的邹华等人也遇到了相似的突发状况。

  这一天,邹华等人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了一批从山东运往义乌的口罩货源。在向对方索要身份证明、产品标准等各项资料并确认稳妥之后,由邹华选派了应伟等4名商会成员负责此事,并临时开了一个动员大会。在开会期间,对方的电话打了过来,告知邹华等人原本谈好的货物被另外一批人提走了。

  “那会,我们都已经准备出发去义乌接货了。不过对方说后续还会有一辆车过来,车上装有5万只口罩。”应伟告诉记者,由于对方也不确定这批货能否在今晚到达义乌,所以建议他们第二天确认到货后再前去提货。

  邹华预感到下一批货也很可能被“截胡”,他当即要求应伟等人立马出发,提前到义乌的仓库等货。下午四点多,应伟等人驾驶一辆皮卡上路了。当天是正月初五,但杭州通往义乌的高速上来往车辆并不多。起初,应伟等人的心态比较平和,但下了义乌的高速口,严阵以待的防疫景象还是让四位春节还没出过远门的青年企业家有点意外。

  “义乌毕竟是商贸中心,往来的人多,防疫的压力可能很大。”测体温、查身份证、查看车内状况,等应伟等人通过义乌的关卡之后,对方再次发来了新的定位——一个位于义乌与东阳之间的顺丰集散中心,离他们当时所在出口还有40分钟的车程。

  他们不得不再次驶上高速前往东阳出口。东阳高速出口的检测比义乌还要严格,由武警驻守,应伟等人光体温就被测了三次。

  “那个集散中心并不大,处在一条县道边上。”应伟看到,马路对面是一个工商局,才感觉到了踏实。那批货在当天夜里到达义乌,供货商告诉应伟等人,其实那批货已经被订掉了,只是对方还没来接货。听到这番话的应伟等人,开始对着供货商软磨硬泡。供货商听说他们这批口罩是用来捐赠的时候,当即决定把其中的4万只口罩给他们,只给自己留了1万只。“他说这批货他是不赚钱的。”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