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打出稳企赋能“三招十二式”,高质量落实“助企八条”
2020年09月14日 15:57:19 来源: 金华市委组织部 作者: 金祖轩

  金华市根据“两战”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及时优化战术打法,相继打出稳企、助企、强企“三招十二式”,为持续赋能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立足复工复产,打好稳企招。面对疫情防控“暂停键”和复工复产“快进键”的快速切换,以“助企八条”为指引,第一时间制定“稳企10条”专项举措、配套20个专项行动、同步部署开展专项督导,聚力稳住“企业、市场、就业”三个基本盘,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1.复工先手式:十县连廿县抢员工。复工复产伊始,受疫情影响,用工难成为企业最大痛点。为缓解企业用工之“渴”,2月中旬,组织系统率先行动,推动建立企业复工用工保障工作专班,组织力量全面排摸重点项目、规上企业用工紧缺程度,绘制本地用工需求、省外员工分布、招工安全线路等3张“五色图”。人社部门牵头开展“十县连廿县”劳务对接活动,指导10个县(市、区)对口联系疫情相对平稳的云贵川等9省20县,通过“专班统筹、费用分担、信息共享、人员共组”等形式,包专车、包专列、包专机直接引带返工。

  2.点穴服务式:千干驻企解难题。针对疫情带来的企业返工用工难、业务开展难、融资贷款难、物资保障难、物流运输难等“五难”问题,着力发挥全链条管理干部队伍的独特优势,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第一时间选派7909名敢担当、懂经济、有办法的优秀干部担任驻企服务员,覆盖全市4.8万家企业,精准开展政策落实、数据统计、问题排查解决等工作。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开复工服务机制,组建专业联企服务团队,“一企一策”落实帮扶,统筹推进行业性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动复产达产。截至8月上旬,全市驻企服务员累计解决问题3.04万个,办结率为96%。

  3.以训直补式:稳岗稳员稳就业。国外疫情暴发后,一些外贸企业订单减少、生产停滞,“用工荒”随之转变为“用工闲”问题。为此,专门指导各地人社部门全面启动外贸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推行“校地联办”项目制培训,并通过“以训直补”,按培训合格人次给予企业相应补助,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目前全市已有8100多家企业开展培训,累计培训员工15.9万人次,预计年内将培训员工25万人次,补助金额2亿元。企业表示,“以训直补”既稳住了技术骨干队伍,又帮助员工提升了劳动技能,一举多得。同时,会同人社部门开展“春暖牵手、就业金华”活动,借鉴“消费券”模式,专门面向中西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发放每人1000元的暖心券,既为金华发展稳企业保就业留人才,也为服务脱贫攻坚大局作贡献。

  4.雪中送炭式:千方百计保血脉。资金是企业的血脉。为纾解企业订单取消、市场萎缩后带来的资金回笼难、租金工资刚性支付大、资金中断风险加剧等现实困难,会同市经信局、市金融办对全市规上企业开展“四色”预警压力测试,紧盯风险较高的602家企业,派出349名金融顾问分赴各地开展金融服务,解决问题606个,涉及融资38.8亿元;全市财税部门落实“五减”金额122亿元,累计为企业减负87亿元。发挥经信、市场监管等两新工委成员单位积极性,率先试点应用“企业码”,推广“码上政策”“码上合作”,覆盖5.3万户市场主体。会同人社、商务及互联网行业党委,推出万名网络直播营销人才技能培训,出台全国首个“带货网红”职业考核规范,培训万名直播人才、培养千名带货网红。上半年全市网络零售额1442亿元,占全省比重达16.3%;快递业务量居全国第一。

  二、围绕争先创优,打好助企招。着力服务保障经济工作“争先创优”,以超常规的举措下非常之功,推动干部担当检验在企业、专业力量统筹到企业、各类人才集聚到企业,靶向发力助企破难发展,奋力争夺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

  5.云端招才式:十天十场“云招聘”。疫情影响下,线下人力资源招聘难以组织,但面临转型的企业对人才刚性需求更加旺盛。针对这一矛盾,市委组织部把目光从线下转向线上,双线融合、双向发力,以“互联网+”思维开拓招才引才新路径,3月初即开启高层次人才“云社区”千企万岗招才活动,并以超常规力度,通过各级媒体滚动播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20条举措、“双龙引才”新政等,全面展示省域、市域人才良好生态。十天十个云专场旋风式引才活动,县(市、区)委书记上线担任招才主播,企业老总连线推出人才岗位13万个,吸引1270余万人参与,意向引进人才4.5万人,各项数据同比2019年均实现翻番,为金华发展储备了一大批人才。

  6.入企评优式:“三进三看”考实效。服务企业过程中,干部作用发挥如何,说的是“内行话”还是“空话套话”,扮演了“拦路虎”还是“引路人”,充当了“中梗阻”还是“直通车”,造就的是“断头路”还是“连心桥”,园区、企业最有发言权。为此,组织部门把企业满意度作为涉企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市、县、乡三级联动深化“一线比拼”专项考察,重点通过“三进三看”,摸清楚“谁在担当谁在干、谁在敷衍谁在看”。具体为:走进10个经济开发区、4398家规上企业,看部门履职绩效度,清除稳企赋能“拦路虎”;走进生产车间生产线,看服务企业实效度,破解稳企赋能“中梗阻”;走近企业家、党员职工,看惠企政策时效度,打通稳企赋能“断头路”。全市面上形成了“三个一批”:政治激励一批,通报表扬战疫先锋、拼创先锋、会战先锋集体和个人1684个,提拔重用表现突出干部110人,优先晋升职级155人,形成用一人、聚千人、激励千人的效果;组织调整一批,232名驻企服务员因不适应而“回炉再造”;撑腰鼓劲一批,大力推动容错裁定澄清裁审,“两战”中先后为46名干部实施容错澄清,“两个担当”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激活干部干事创业“一池春水”。

  7.三师助企式:百团结对小微园。金华中小企业占比达90%,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是整个经济金字塔中的“塔基”,也是培育龙头企业的“基本盘”。针对中小企业法律、税务、财务等方面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党组织作用,精准开展“三师助企、无微不至”专项行动,组建百个“律师顾问团”“税务支持团”“财务援助团”,为全市工业经济型乡镇和小微园精准提供财务咨询、法律援助、税费指导等专业服务。活动启动首月,468名律师、会计师、税务师和农信员工组成111支“三师”服务团,累计走访全市111家经过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3900余户入园企业,以组团式帮扶方式,构建行业协会党建与非公企业党建的合作共享机制,为小微企业解决问题2400余个。小微企业主表示,“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微小但不微弱的地位。

  8.充电赋能式:精准培训练内功。组织部门积极改革干部培训赋能的方式和内涵,提升干部在服务企业中的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能力。深化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办好“创二代”经济、金融、科技“周末学堂”,学制一年、双周学习,目前已培训新生代企业家167人。注重干部教育培训“时度效”,创新“云课堂”“成长学堂”等方式,用好金华籍人才较多的优势,联合清华大学等高层次院校、研究院,开展经济金融、外贸风险防范类专题培训251场次。把服务“两战”实践经验作为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充分挖掘各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市级“两战”典型案例23个,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着力提高助企干部研判经济形势、防范经济风险、赋能助力企业发展的本领。

  三、聚焦危中寻机,打好强企招。围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目标要求,坚决扛起“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担当,从专业干部赋能、党建联盟驱动、人才强企等维度,打好强企提质增效组合拳,有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9.揭榜挂帅式:全球引才助攻关。国际竞争加剧,但部分制造业企业受制于高层次人才引留难、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严重制约了自身的转型发展。挑战面前,市委组织部在全省首推“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实行寻榜、评榜、发榜、揭榜、奖榜、保榜等“六步工作”法,探索实施全国首例“揭榜险”,借“全球大脑”解金华难题,以企业需求引团队、引项目、引产业,打通了新形势下海外引才的新通道。今年以来,先后举办“揭榜挂帅·全球引才”需求发布暨“双龙引才”新政20条发布会、市县两级制造业8+N重点细分行业揭榜挂帅专场,滚动发布技术难题榜单近700个、榜额超20亿元,“IXPE超薄成品的稳定性”等6个项目难题攻克破解,52个团队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10.产业联建式:党建联盟促共赢。传统的同类集聚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双重压力下,产业链、供应链承受着巨大考验,单打独斗难以险中求胜。金华市积极发挥党建工作资源整合的最大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党建联盟建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涉企部门、人才平台等以共建形式组成党建联盟,探索政策共研、生产共复、订单共商、职工共享、资源共济、产品共销、困境共帮、防控共抓的“八共”机制,推动助企资源全链集聚、惠企政策全链兑现、涉企难题全链解决。婺城汽摩配、兰溪纺织、义乌光电、开发区数字经济等十大产业党建联盟,覆盖1270家企业,累计帮助联盟企业牵线解决金融贷款65亿、难题2500多个。

  11.百博入企式:“产研”结合快转化。面对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供需矛盾突出等现实情况,金华市深入推行“百博入企”工程,面向全国知名高校院所,重点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校院所为主,引进全国47所高校的138名博士、教授,到1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重点人才企业担任研发负责人,有效搭建产学研沟通桥梁,加快研发项目落地。鼓励博士带着科研成果入企孵化,支持博士及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一体化,推进企业成长和人才成长“同频共振”。上半年,全市“百博入企”工程累计促成226项技术项目合作,有效推动了企业转型发展、产业提档升级。

  12.专业选配式:调优班子强功能。针对一些涉企部门和重要产业平台,一定程度存在懂工业、懂经济、懂经营的干部人才紧缺,专业化干部配备与强企赋能需要不相匹配问题,全面实施“优结构、强功能、补短板”专项行动。市县联动对发改、经信、商务、科技、国资、市场监管等经济部门,普遍开展2轮以上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先后将92名专业型干部充实进领导班子,常态培养、储备、使用一批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干部。立足金义新区、自贸区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重点区域、重大平台建设,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统筹干部资源,相应选配821名专家型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班子专业力量。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招引紧缺型专业干部,指导义乌面向全国招聘12名聘任制公务员,为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 逄润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