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 正文
循迹⑦ | 湖州南太湖新区:向绿而生
2023年07月26日 18:18:09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项佳妮 蒋超

  躬行调研,以上率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千家万户,考察足迹里有“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有“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深入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即日起,非公君推出“循迹溯源看两新“专栏,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非公经济发展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故事,反映全国各地两新组织党组织以真抓实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磅礴之力的生动实践,展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职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敢闯敢为的拼搏之姿。

  现推出第七篇——湖州南太湖新区:向绿而生

  南太湖风景 (受访单位  供图)

  保护好生态,发展好经济,做好南太湖综合治理开发的文章,10多年来,湖州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

  2019年6月,作为浙江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太湖新区挂牌成立了。从此,习近平总书记那句“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嘱托,挂入新的加速挡。

  尽管体量不大,还面临资源要素趋紧、发展瓶颈制约、竞争态势日益激烈等众多不利因素,但成立4年来,南太湖新区的发展速度和后劲不可小觑。

  南太湖畔,一座新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

  核心引擎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自成立以来,南太湖新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92个,总投资超2300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85个、竣工155个。

  众多“高精尖新”的项目落地,为何是新区?

  多重优势叠加的营商环境是强大吸引力。大力推进“全程代办”“开工一件事”等改革举措,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审批用时由1个月压缩至1天,新区招商案例入选今年湖州市第一批营商环境“好案例”。

  在南太湖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各个功能区标识统一规范,群众能一目了然找到办事窗口,基本实现即到即办。“新区政策有力度、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不仅政策的执行兑付很快,在项目落地推进的过程中也全力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企业的需求,新区建立了“一专员一窗口一链条”服务模式,通过设立项目服务专员,由项目业主“多次跑”“折返跑”转为代办员“全程跑”。

  为了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今年以来,新区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持续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加快构建“网上一站办、大厅就近办、办事更便捷”的一网通办模式。同时,新区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将便民事项向村社延伸和赋权,变“区里办”为“就近办”“门口办”。截至目前,新区已全面完成6个街道100个村社的网点增设。

  方向笃定

  “好产业”打“好地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产业是地基。

  南太湖新区如何“夯实地基”,新区经发局负责人朱升旗最清楚:产业要“新”,项目要“绿”,要走差异化、集聚化、特色化竞争的路子。实际上,新区始终把产业项目的引进和推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聚焦“3+1+N”主导产业狠抓精准招引,根据三大产业近年来的招大引强和培大育强成果,新区招商中心制定“狠抓新能源汽车优势板块、谋划实施光电信息和半导体产业园、加快建设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攻坚方案,并采取分组的方式,精准发力。

  方向笃定,但得先解决一些“路障”:用地需求强劲与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老旧产业久积难退与新兴产业用地不足的困局。

  解题思路因地制宜。对外,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在项目招引落地和服务推进上靶向发力;对内,打出“技改、腾退、改造、收回”组合拳,加大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腾笼换鸟”力度,向低效企业要产出、向低密度厂房要空间、向低端产业淘汰提升要动能。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增速窗口期。瞄准这个“万亿级”赛道,湖州南太湖新区加快谋篇布局,积极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在南太湖新区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3条空气悬架生产线全速运转。“今年一季度已交付4万台(套)产品,实现1.8亿元销售额,预计全年产值将达18亿元。”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空气悬架产品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目前为岚图、理想、比亚迪等14家车企30余款车型供货。才3年时间,当地首位主导的绿色产业——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已集聚20余家核心企业,涵盖整车生产(改装)、电池及电池材料、相关关键零部件生产等。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这片新热土上,已经长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集群。

  人才集聚

  构建成果转化加速器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大小,人气是重要指标。绿色产业加速集聚,随之带来人流、资金流的聚集,也对当地人居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能级亟须提升。

  未来城,既是南太湖新区建设的启动区、中央商务区,也肩负着提升湖州中心城市能级的任务。“一年塔吊林立、两年形象初显、三年英姿成型”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让人才快速集聚是未来城近期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5.4万人,占常住人口20.7%。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10个,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317个,近三年来累计新增大学生13671人,均居湖州市前列。在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上,新区不断深化和巩固政产学研合作成果,大力培育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浙大网新、中关村等创意萌发基地,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生命健康综合体等成果转化加速器,智谷产业园、荣恒产业园等产业制造中心,构建全链式双创产业孵化链。

  这是一片新生的土地。随着一群人的奋力奔跑,南太湖新区这片热土正不断迸发出新活力。

  ■记者手记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放眼南太湖畔,风光旖旎、满目苍翠。多年的发展中,南太湖始终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场综合性的生态保护“革命”不仅唤回了绿水青山,也换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于成立4年的新区而言,“向绿而生”是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为此,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两山”实践转化,建设美丽宜居新城区。

  何其有幸,湖州拥有65公里像海湾一样的太湖黄金岸线。

  山亲水,水连天,红阳斜照,站在太湖南岸眺望湖面,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不承想,20年前,这里也曾面临着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的抉择。

  南太湖新区建设展览馆中,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州人,南太湖新区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仍清晰地记得,如今文旅项目遍地开花、满目皆景的湖岸线,过去水泥厂、造纸厂、印染厂等一大批重污染工业企业林立。

  生态修复与城市开发建设一起推进。靠近太湖区域内工业全部关停并转,长田漾湿地公园、弁山森林公园、环湖生态修复带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一个个建成。

  “现在的南太湖和20多年前的样子相比,简直翻天覆地。”负责人告诉记者,曾经南太湖的痛变成了今天南太湖的变。

  绿水青山本底更实,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稳步提升……但,每一个时间节点,不仅让人回顾昨天,更让人立足今天、展望明天。未来5年,南太湖新区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

  如何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样板,如何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让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实现翻番……未来已来,南太湖畔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正在奔涌迈向更开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