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 >> 正文
陈文慧:我和总理“同框”
2019年08月06日 18:22:52 来源: 作者: 记者 汤馨怡

  今年全国“双创”周期间,一张和李克强总理的自拍照在朋友圈刷屏。照片上的主人公是今年26岁的陈文慧,目前是杭州舒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这是她第二次和总理见面了。5年前在浙江大学,陈文慧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与李克强总理的座谈会,那是她第一次与总理交流。

  二见总理

  作为浙大创业联盟主席,5年前和总理座谈时,陈文慧提出了“学而优则创”的观点。“我认为创业背后的本质是创新。”彼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刚刚提出,总理想听听大学生们对创新创业的想法,陈文慧“学而优则创”的观点得到了总理的认同。这是莫大的鼓舞,让陈文慧产生了创业的萌芽。

  5年后,陈文慧真正走上了创业这条路,有机会再一次见到了总理。“这次我向总理汇报了目前创业的情况,总理再次勉励了我们。”回忆两次和总理的交谈,陈文慧坦言区别很大。第一次很紧张,而这一次更从容。两次会面也带给她不一样的感受:“第一次交谈像灯塔,给了我指引,而这一次更多的是鼓励。”

  选择创业这条路,除了总理的影响,陈文慧也思考了很多。

  创业不易,许多创业者最终都告以失败。但陈文慧就是爱挑战。“有些路可能很好走,但会越走越窄,有些路看起来很难走,一旦走进去了,会越走越宽。”她选择不易,给自己更广的天地。

  创业和做生意,在陈文慧眼中是截然不同的,做生意的目的可能更多是为了赚钱,“创业是为了解决大众需求,真正解决一些社会问题。”陈文慧说,“真正的创业者是能够推动世界革新的。”

  为了创业,她放弃了浙大保研的名额、放弃了已经拿到的知名企业Offer。只因为创业这件事,能“点燃”她。

  胆大心细,是创业者的特质,这充分体现在了陈文慧和总理合影这件事上。“这个合影我想了5年了。”陈文慧笑言。

  5年前在浙大没能和总理合影是她的遗憾,再见总理,她鼓起勇气提出了想合影的想法。然而当时现场环境复杂,人又多,停下来请摄影师拍照不适合当时的情况,陈文慧大胆邀请总理来了张自拍,1米78的她还特地弯下了腰。

  这张自拍照后来在朋友圈广为流传,霸屏一时。

  打破体育生固有印象

  让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陈文慧曾是一名运动员。在进入大学前,她在陈经纶体育学校学习田径和标枪,有着12年专业标枪运动员的经历。

  尽管是专业运动员,陈文慧对学习从来没有放松过。她爱读书,在体校时,每晚熄灯后只有厕所的灯不断电,陈文慧就跑到厕所去看书。高三时,她在继续做专业运动员和上大学中选择了后者。

  “很多人对体育生的印象是学习不好,但我就是要打破大家的刻板印象。”

  那一年,她刚进入浙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陈文慧给自己立了个目标:立志成为浙大最优秀的学生。她意识到自己基础比他人薄弱,唯有更努力才可能实现目标。

  浙大自习室相当抢手,西区自习室需要早晨5点才能抢到,陈文慧逼自己每天第一个到自习室,坚持了两年。每天自习至8点前,准备上午上课。下午是体育生的训练。晚上陈文慧要修自己的第二学位——法学,这源于她小时候的律师梦。有时候她所在的社团晚上还要开会,开完会她回到寝室继续自习。

  在如此繁忙、充实的课程和活动安排中,陈文慧竟还提前一年修完了两个学位的所有课程。兼顾学术、训练、社团、创业……这让人惊叹于她的时间分配,陈慧文自己也笑言,曾经有人看到她的履历后感到非常惊讶,这完全像是三四个人做的事情。

  “不睡觉。”这是陈文慧给的答案。“拼命三娘”是她的绰号,形容她恰如其分。

  这股爱拼、刻苦、不服输的劲儿让她在大学期间获得了诸多奖项。2013年,她带领团队做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聚好玩”就拿下全国挑战杯移动互联网专项赛国家金奖,填补了浙大六年来的空缺;她也是浙大第一个拿到“竺可桢奖学金”的体育生。

  “陈文慧,你打破了我对体育生的认知。”这是陈文慧认为最令她感到高兴的认可。曾经她“讨厌”自己是个体育生。“刚进大学时,我恨自己除了标枪什么都不会。”但如今陈文慧非常感激练体育的那段经历:“它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耐力,培养了我团队协作的能力,我身上的很多品质是体育赋予我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体育还给了陈文慧创业的方向。

  2015年9月,陈文慧创立了杭州舒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做一款叫“跃动客”的青少年体育教学APP。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陈文慧深有感触:“我们想教会孩子如何在规则下赢以及如何体面地输,这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而体育教育也符合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

  尽管是浙大创业联盟的主席,也斩获过全国创业大赛的奖项,但真正开始创业,陈文慧认为是两码事,她也是在“踩坑”中不断调整、成长。

  最开始,陈文慧和她的团队加入了当时风风火火的O2O大潮,也融到了千万级的风险投资,然而这种模式变现难,线下反馈参差不齐:“入驻平台的教练我们都严格审核过,但事实上练得好不代表他教得好。”到了2017年,陈文慧看着账面上的钱几乎快烧完了:“还剩100万的时候,我们建了线下第一个校区。”她意识到体育教育这件事在目前还得做线下。

  从起初做青少年篮球、足球、羽毛球、跆拳道等多种培训,到现在专做篮球和足球培训,陈文慧意识到他们需要聚焦。“以前可能比较幼稚,但那也是一个找方向的过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团队成员和员工几乎都是90后甚至95后,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服众也是她一直在学习的。“因为学生时期多少有些‘少年得志’,会有太自信和盲目的时候。”现在的陈文慧说自己淡定多了,更渴望管理上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

  问到创业成功的“秘诀”时,陈文慧连连谦虚,她不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但她想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说,“迎接挑战,拥抱变化”。大学生创业者因为没有在大公司、企业的经历,遇到很多管理上的“坑”,但大学生创新能力更强,创新和活力是优势,面对那些“坑”,可以通过持续学习去调整。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