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专题 >> 正文
老乡成长记
2019年07月30日 09:25:56 来源: 作者: 记者 朱琼瑜

  走进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人们总能在吴侬软语中听到几句皖东方言,近3万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籍务工人员长居于此,在这里,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家”。

  乡情乡音为纽带

  说起这个定远老乡都熟知的“家”,还得回到12年前。当时在太仓务工的定远群众形成了一定规模,由于地方文化的差异和法律知识的缺失,长期累积的劳资纠纷、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摩擦使当时定远人融入太仓的情况不太理想,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对于这个群体而言,专业化、专职化的管理至关重要,建立一个“让他们找得到”和“让他们信得过”的党组织十分迫切。

  璜泾镇组织委员、外管中心党委书记周陆彦说:“建立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初衷就是找到加强社会治理的新落点,我们希望以乡情、乡音为纽带,让政策传达、需求反馈的沟通渠道更为畅通,帮助定远老乡更好地融入本土的社会人文环境。”

  2007年,定远、太仓两地就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的意见达成一致,并由流出地定远县安排驻点工作人员,太仓市委组织部和璜泾镇党委定期对流动党员教育开展专题指导,来推进“双向互动式管理”。落实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找准“领头雁”,经过考察研究,长期扎根一线的“老基层”单军被选派到太仓,充当起了这座沟通桥梁。

  当时初到异地开展工作的单军也是心中打鼓。“2007年9月,定远县驻太仓流动党支部组建起来,一开始我也没有头绪,就从找党员开始,去听听老乡的心声和需求。两个多月时间,我们找到了20多名党员。了解多了,我发现这项工作很有深入推进的必要。”定远县驻太仓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单军回忆道。

  通过深入走访和摸排党员个人情况,引导流动党员亮明身份,单军发现,“异乡人”遇到麻烦却找不准“求助之门”的困境正是共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从“重新认识”“互相了解”开始。支部建起来以后,一连几年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如警民文体节等,让流动党员、定远乡亲以及本地的政府部门都知道有了这样一个党组织。在与公安机关、民政部门等单位建立联系后,党组织开始为定远群众更便捷地完成异地办证、社保转接等民生事项而奔走协调,帮农民工讨薪,调停劳资纠纷,普及法律知识,逐渐成了定远老乡的依靠。

  “几年前,我的家人在工厂上班时突发脑溢血,在和企业协商理赔的过程中,党组织全程介入,在政策上做指导、在沟通上做协调,最后事件圆满解决。后来我开始自主创业,遇到麻烦事,第一时间先找党组织。正是他们做的实事、好事,让我对党产生了认同和向往的感情,也有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入党积极分子杨兴福说。

  2013年,定远驻太仓流动党员党支部升格为党委,目前已发展党员20余名,50多名定远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书,党员“乡音调解室”调解各类争议纠纷1000多起。

  如何找到归属

  “流动党员需要的是服务型党组织,要多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会让党员群众从内心认可党组织。”太仓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谈到。

  党委通过采取跟踪式管理,以零距离服务为先导,多年来坚持将党性教育和普法教育送到流动党员身边,在各种矛盾纠纷中扮演好协调仲裁者的角色,逐渐将定远乡亲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同时也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曾经的定远籍务工人员群体,慢慢成长为化纤加弹行业里的技术骨干和中流砥柱,投身自主创业热潮的定远人也不在少数。

  “我从2007年到太仓当书记,一待就是12年,看着这些年定远老乡们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在成长,党组织也要跟着一起成长,要先行一步,做好服务转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始终是动态发展的,我们也在吸收经验、持续探索。”单军说。

  正如单军所说,党组织的服务正在“转型升级”,从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向地方发展的各个领域延伸。2018年,太仓立日包装容器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从2014年注册成立到2018年投入生产,这家化工企业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从企业落地太仓再到立项审批、建厂审批、环评过程,都能看到定远县驻太仓流动党员党委与各部门协调处理问题的身影,因为这家企业的出资人张立峰正是一位定远籍创业者。企业运行一年间,党组织也持续给予了法务、用工等方面的支持。

  “这几年,已极少有难处理的矛盾纠纷出现,定远群众可以很好地理解政策法规,自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提升,对乡镇和机关越来越信任。正是因为党组织做好了政策传达、民意反馈的工作,有效地发挥了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定远群众才能完完全全融入太仓,为太仓的发展作出贡献。”周陆彦说。

  2008年1月23日,太仓市璜泾镇与定远县定城镇友好缔结,签订了友好备忘录,并在流动党委设立干部培养流动站,作为定远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实训基地。近年来,党组织还在积极推动太仓市与定远县的友好缔结和各领域的项目合作。

  感言:

  流出地:定远县委组织部积极整合流出地“人”的资源和流入地“物”的资源,合力建设流动党组织。一是职责共担。两地组织部签订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双向反馈协议书,建立双向共建职责清单,定远县选派专职人员担任流动党组织书记负责日常工作,并每年拨出专项经费10万元,明确流动党员可在原户籍地和流动党组织同时享受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定期联席、互访交流等工作机制,两地党组织每半年召开1次联席会,每年开展1次互访交流,共商重点任务,协商解决问题。二是党员共找。采取党员寻找党员、亲友帮找党员、老乡协找党员、两地共找党员“四找”方式,两地同步建立电话联系、短信联系、信函联系、专人联系“四联系”制度,实行流动党员双向登记造册,确保查找无遗漏、党员不失联。三是阵地共建。两地先后合力投入20多万元保障党组织阵地建设,目前流动党委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和活动室、谈心室、阅览室等,建立健全党委议事、党员发展、组织生活、便民服务等规章制度,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有章理事”。

  流入地:太仓市委组织部近年来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深入推进“三融工程”,创新实施流动党员“双向互动式管理”,发挥安徽定远、湖北麻城驻太党委等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提供资金场地、部署重点工作、定期党务交流、开展主题教育等形式,实现了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共建、共促、共享。近年来,驻太流动党组织先后创新开展了党员教育“三结合”、“暖心交心”定向走访、“返乡就业创业”专题培训等各类活动,与所驻社区党组织开展“海棠花红”阵地共建、党日活动联办、党课教育同上、党内关爱共享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流动党组织与所在区镇、社区深度融合,引导流动党员广泛参与到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各项事业中,走出了一条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流动党员“双向互动式管理”的新路。

流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