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专题 >> 正文
流动党委的灌南“样板”
2019年07月30日 09:25:52 来源: 作者: 记者 项佳妮 通讯员 李秀缪

  “看,这个办公室马上会是我们灌南县人大联络点,旁边是一个党建展示间,再那头有一个大会议室,我打心底感谢下城区政府和黎园社区这些年对我们灌南县流动党员党委工作的支持!”1998年,刚从村委会主任位子上退下来的邵中国,从江苏连云港的灌南县来到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成为一名清洁工,“我想不到自己的后半生还能继续为党、为人民作贡献,只要党需要、人民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邵中国两次被评为“杭州十大平民英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成为向十八大献礼的电影《七叔》、2017年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这些都是我初来杭州时完全没有想到的事。”令邵中国没有想到的还有自己到了退休的年龄,老家的房子也翻新了,但是没能实现回老家养老的愿望,而是继续以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委书记的身份,奔波在杭州下城区和江苏灌南县两地之间,不仅构筑起了两地的友情,也让来杭打工的灌南人,在杭州能找到家,回过头还是有个家在等待。

  灌南来杭“第一站”

  “有意义”这个词贯穿了整个采访,邵中国说:“我觉得自己一直在做的事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

  从2000年只有16个人的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支部,到2019年有200多名党员的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委,这里送走了不少“老”党员退休后回乡,也接纳和发展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灌南来杭务工者在党旗下宣誓。

  从每天要接无数个电话,给大家解决大大小小的事情,到现在电话慢慢少了下来,邵中国说:“这是个好事,顶顶好的事!十几年前,要帮来杭州的灌南人维权、找工作,现在只要肯干不担心找不到工作。”曾经,他居住的朝晖二区地下室,是灌南人来杭的“第一站”,每年有上百名没有找到落脚点的老乡在这里打地铺,而如今他在朝晖七区的家里,却一年也没有一个老乡要借住了,大家总是能很快找到工作,因为“灌南人”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务工者的一张“金名片”。

  在杭州竖起一块“牌子”

  如今已有2万多名灌南县外来务工者在杭州工作,而这2万多人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灌南县家庭。外来的灌南人如何最快速度融入杭州,也曾是流动党委工作的重心,“好多人都关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来杭州读书,原来每周要回答好几次这样的问题,现在政府的网站做得好,30多岁的年轻人上网一搜就全知道了,也就是年纪大点的、爷爷奶奶辈的人还要来我这里再问问。”邵中国乐呵呵地说,“其实说明杭州对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越来越周全了。”

  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灌南人来杭州务工,邵中国和党委的工作重心也一直在变。

  “我们党委的工作要转型,要帮着年轻一代来杭州工作的灌南人创业。”邵中国说,“我现在灌南和杭州两边跑,快和赶集一样频繁了,就是为了发动各种资源帮年轻人找个扎根杭州的方法。我们老一辈的灌南人,大家一说起就是来杭州做保洁的,但是年轻一代还有多少愿意扫马路、看厕所的呢。”

  “我们一直坚持服务他乡,就是想在杭州竖起一块牌子,让杭州人说起灌南人,就翘起大拇指。”邵中国说,流动党委从建立“新市民”爱心服务队,到注册社会组织“七叔爱心服务社”,在日常时间做志愿者服务杭州百姓。在G20杭州峰会期间,他带领65名党员,一直在地铁站、火车站、路口做志愿服务。

  他从工会、妇联、团委等组织要来资源,在杭州和灌南老家给第二代打工者做培训,“电梯维修、机械制作等好多培训,现在三四十岁在杭的灌南人,有很多是高级蓝领和创业者,他们的收入等各方面比我们这批老人高多了。”

  这个党委的党员们也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党委中成长起来了“杭州市劳动模范”周达银、“7·5”公交车纵火事件中救火英雄周文成等等,12人被评为“十佳新市民之星”,这些优秀的党员成为2万灌南来杭打工人员的主心骨和榜样。

  对年轻人寄予厚望

  而对于更年轻一代的灌南人,邵中国也有着自己的期望,“这些孩子想要扎根杭州,我期望他们能创新创业,能在杭州竖起一块像样的品牌。”现在他和流动党委做的事情,是给年轻人当后盾,“我们给这些年轻孩子找创业榜样,帮他们在家乡安顿好老人,让他们可以放心往前冲。”

  流动党委第七支部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年轻队伍。支部书记邵军成立了宇诚物业公司,公司里80%的员工是灌南人,所有的管理层都来自灌南。“我一直冲在第一线,没人干就自己上,有一次拿着洗地机做了通宵,洗着洗着就睡着了。”邵军说。老板都这样,员工当然更勤奋,去年邵军接下了流动党委“老根据地”朝晖一区的停车、安保等服务,就提出了每天多干一小时的“志愿服务”目标,周围老百姓都纷纷夸赞保安队负责。

  感言:

  流出地:灌南县委组织部

  这支从灌南县来的“铁军”,也是灌南县人民的骄傲。灌南县采取了聚集地单建、企业统建、挂靠商会联建等方式,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多地成立创业人员支部、商会支部、青年支部等流动党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工作居住分散、个体需求多样等特点,建立了流出地保障、流入地纳入、驻外党组织主管的三方协同机制。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在流动党组织中开展了“双比一学”活动和“五个一”活动:“‘双比一学’就是比形象、比服务;‘五个一’则是创办一个项目、吸引一笔资金、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带富一批群众,有效激发了流动党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让大家在富起来的同时能够反哺家乡。”

  流入地:杭州市下城区委组织部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杭州。下城区根据流动党员集聚类型,开展同乡、同住、同业“三同型”分类教育管理模式,将新市民党员凝聚起来发挥作用,提升了城市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同乡型”就是对流入地相对比较集中的流动党员,采取成建制属地托管的办法。“同住型”就是在外来流动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党组织。“同业型”就是对工商经营户、个体从业者等比较分散的流动党员,依托市场、园区等非公企业党组织进行教育管理。

灌南驻杭流动党员党委正在小区义务劳动。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