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参考 >> 正文
金华义乌:义乌市“淘宝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2018年06月22日 09:44:51 来源: 义乌市委组织部 作者: 宜组轩

  义乌县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特别是江东街道在“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带动下,周边农村纷纷选定电商作为村庄发展主攻方向。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截至2016年底,义乌市“淘宝村”共计65个,同比增长75.7%,占全国1/20、全省1/8、金华市3/5强。选择培育电商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电商业态多样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诸多要求,义乌在江东、稠江、廿三里、城西等“淘宝村”集聚的镇街,积极探索开展“淘宝村”党建工作,做好“党建+电商”文章。

  一、义乌“淘宝村”特点

  阿里研究院的“淘宝村”是指大量电商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其认定标准为:以行政村为统计单元,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元/年以上,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的10%以上。义乌“淘宝村”的基本特点为:

  1、电商群体周期性流动,归属感较弱。据统计,“淘宝村”中的电商群体以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为主,占89.8%,其中18岁至25岁的占10.1%,25岁至30岁的占51.2%,30岁至35岁的占25.8%;大专学历以上的占54.5%,其中大专学历占39.5%,大学本科占14.2%,本科以上学历占0.8%。电商群体呈现周期性流动,一方面是电商行业周期性自然淘汰,你方唱罢我登场,电商群体从业不足1年的占14.2%,1至3年的占48.4%,3至5年的占24.5%,5年以上的占12.9%,沉淀在村5年以上的电商人员较少。另一方面电商群体创业与生活地点分离,每天“候鸟式”往返“淘宝村”与居住地之间。

  2、电商创业活动氛围浓厚,乡土活动渐弱。电商行业从PC端、移动端到“网红”跳跃式前行,淘宝、跨境、微商等热点精彩纷呈,对宽带光纤运行要求步步提速,村级班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而培育扶持电商产业,根据创业者需求提供相应服务:硬件方面改善村内交通、卫生、安全、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软件方面拓展服务内容和延伸服务空间,项目路演、创业指导、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和技能培训等层出不穷,电商创业氛围与村庄文化互动互融,村民自觉不自觉地被带入商业文明,使部分村民进入电商行业创业。

  3、产业生态链扩张,村庄边界模糊。随着创客咖啡、网创园、物流、快递、仓储等不断丰富,产业链条内电商彼此相互依存,开展频繁的创业活动,对电商群体而言,没有所谓某某村概念,只有“淘宝村”群落配套服务的概念,对村民则是周围村跟我们发展很相似,久而久之村庄边界感也变得模糊不清晰,只是在村级班子选举时有深刻感知。

  4、农村基层政权架构,协商治理强烈。“淘宝村”依旧保持农村基层政权治理架构,电商群体较之于一般农村的流动人口,作为村庄主导产业建设主体对电商发展拥有较多发言权,是“淘宝村”公共事务参与“应然”主体,电商群体中的党员更是电商发展的佼佼者。探索村民与电商群体协商治理方式要求强烈,协商治理平台搭建得好,达成共同参与的,能共同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难点

  1、党员管理有“三难”。一是党员难找。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创业,一些电商群体中的流动党员(以下简称电商党员)怕受约束,担心影响经营,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成为“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党组织找党员难。二是党员难管。电商创业者流动性大,少数电商党员“来不申报、走不告知”,村党组织对他们的情况难掌握,再之缺乏刚性约束的措施,党员管理难度较大。三是作用难发挥。对于电商这一新兴群体,农村党组织传统的活动平台,很难使其发挥作用。有的电商党员坦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在什么方面发挥作用。

  2、活动模式上存在“三无”。由于电商群体独特的生活和工作规律,晚起晚睡,空闲时间碎片化,电商产业链上的细分行业也有所不同,创业永远在奔波的路上,导致电商党员活动无固定时间、无固定地点、无固定内容。一些电商党员反映,参加党组织活动确实“左右为难”,因为在农村,党员组织生活比较固定,电商党员一边是要参加村党组织活动,另一边要应对“嘀嘀嘀”不断的生意,参加党内活动会“心不在焉”。再加上对学习内容需求上的差异,村党组织的学习内容较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电商群体发展党员难。电商群体流动性强,较短的创业周期使其居住地或工作地经常变化。有入党意愿的电商从业人员存在一些“顾虑”:今天向所在地党组织递了申请书,下一个月可能已经离开这个村,或许在这个村已是入党积极分子,到其他工作地点又要重新考察培养,党员发展程序被迫中断或终止,导致电商群体入党积极性不高。

  4、村干部能力素质与电商发展不太适应。农村电商发展靠的是良好的创业环境,这就对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提出了更高要求。村干部不仅要服务村民,更要服务电商。然而现实中,一些村干部包括村党组织书记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电子商务,也难与电商打成一片,村干部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带动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

  5、流动党员缺乏归属感。党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需要情感的交流与维系。村民与电商群体有时仅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一些电商群体在村里缺乏“认同感”“归属感”,部分电商党员觉得参与村里的工作“名不正、言不顺”,有的电商党员认为,“看到有些可以管的事,觉得应该管、也想管,但由于自己不是本村人,党组织也没有要求,怕村民们风言风语,说自己没事找事、瞎逞能,最后费力不讨好”。

  三、主要做法

  在“电商换市”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电商业态的深化和多样化,“淘宝村”的日益兴起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态势,也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诸多要求,若不能及时延伸管理职能和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内容,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社会治理的“弱点”会形成鲜明的冲突。

  义乌市开展“淘宝村”党建工作,突出“融合”主题,准确定位村党组织“固本强基利治、强村富民利商”功能,切实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以村党组织活动开展为平台,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和电商党员的融合度,积极培育“淘宝村”互联网红色文化,共同做好“党建+电商”文章。

  1、机构设置重交叉互动。打破传统“单位建党”模式和组织壁垒,形成党员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多元主体参与的党建工作体系,逐步完善“融合化、立体式”区域党建运行格局。一是划分活动网格。以“淘宝村”党支部为核心,全村按照居住地划分成若干“网格党小组”,将农村党员和电商党员进行混编,形成以“淘宝村”党支部为核心的“1+N”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目前,全市37个“淘宝村”共划分241个红色子网格,400余名电商党员全部编入网格。二是实行交叉任职。农村党员和电商党员互派骨干担任“兼职委员”、网格组长、副组长等职,共同组织参加会议、活动,参与相关重大事项的研究和部署。据统计,共有21名电商党员骨干在“淘宝村”党支部中担任兼职委员。三是创设功能小组。根据电商党员从业性质、爱好特长、志愿服务内容等,灵活组建微商、快递、培训、物流等各类功能型党小组117个,破除传统党组织设置壁垒,推动党组织设置由组织覆盖向功能提升发展。

  2、党员管理重同频共振。推行党员“五同”管理新模式,将电商党员纳入到“淘宝村”党组织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一是党员信息同步排摸。通过党组织关系排查、“党员联系户、党群心贴心”、网商产业调查等活动,定期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引导电商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接受党组织监督管理。二是党员身份同步亮相。围绕“设岗定责”、“亮岗履职”、“立岗服务”的目标,推动“共产党员户”、“网商党员示范店”、“网商党员示范岗”挂牌亮相,公开“网商党员八承诺”。欧品缘进口商品馆的电商党员诸海淼表示,“有的客商进来,冲的就是党员示范店这块牌子,我们必须带头诚信经营,擦亮这块红色招牌”。三是党员学习同步推进。村党支部组织村党员和电商党员共同上党课,共同过组织生活,共同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群结对帮扶等活动。王青鹏来自湖北省武穴市,在江东街道下王村创业已经两年多了,“每月15日,村里都会通知我们参加组织生活,作为流动党员,虽然离乡离土,但不离党组织”。四是党员职责同步履行。村党支部结合每月15日固定组织生活日,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实现党建共商、事务共管、难题共解。五是党员业绩同步评议。年底围绕党员星级评定,组织召开“双诺双述双评”会议,农村党员和电商党员分别述职、双向打分、互相评议,评议结果函告电商党员流出地党组织。

  3、活动时空重联手协商。打破农村党员和电商党员组织分割、各自为阵和封闭自锁的局面,使不同身份、不同行业党员成为党建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通过开展各类特色化活动,促进党员群体融合。一是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注重线上互动与线下交流结合,“线上”契合电子商务行业的特点,抓好“一网二群一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定期开展微党课、微信营销论坛、微博会客厅等网络互动活动。电商党员陈晓娟表示,“网商群体活动在晚上,交流在网上,参加线上的活动更加适合我们的口味”。“线下”侧重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结合每月“党员义务日”活动,参加村里的治安巡逻、卫生创建、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增强电商党员主人翁意识。二是发挥“义工+社群”作用。义工是以党员为骨干的社会公益队伍,社群是网商群体组团式发展最活跃的细胞,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护航G20等活动,两者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既引领了社会风尚,促进村民和网商群体的和谐发展,又拓展了社群活动的外延,增强了社群活力,提升了网商群体的归属感。三是推行“导师+创客”服务。通过组建创业导师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电商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工商注册、法律支援、网络安全等各类实用性服务,积极帮助电商群体创业致富。“创业奇葩说”是创业导师党员志愿服务队打造的创业公众号,创业导师每日轮流开讲,交流创业体会,目前关注人群超16万人。

  4、服务平台重多元联动。建立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平台服务机制,村党组织主动作为,将“淘宝村”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提升电商综合竞争力提供支撑,凸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应。一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将村级办公场所改造建设成为党群服务中心,依托信息化手段,精心打造微信公众号、虚拟社区等,提供日常党务工作办理、咨询接待、房屋租赁、政策解读、纠纷调节、志愿服务、流动党员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助推电商快速发展。二是打造“个性化空间”。“淘宝村”党组织积极打造创客咖啡、红色书吧、电商广场、社群沙龙等个性化空间,激活更多交流端口,打造更多交流平台,增强创业社群的粘性,保持电商群体创业激情和活力。三是推动“全方位孵化”。通过旧厂房、旧仓库改造等手段,因地制宜打造电商创业园。创业导师全程指导,第三方服务机构全程服务,纵向理顺产业链条,提供从创意讨论、产品设计、网站制作、网模展示、智慧物流等保姆式服务;横向打通社会资本渠道,利用路演会、拍砖会、大咖会等载体,助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速产品到商品、创意到创业的转化。

  四、初步成效

  1、实现了党员全方位管理,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农村党组织固定组织生活日、电商党员线上线下亮身份亮承诺、党员义务日、党员示范网店创建等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体现,成为电商这一年轻群体的学习榜样,越来越多的年轻电商从业人员向党组织靠拢,争做“红色电商”。青岩刘党支部书记毛胜平深有感触,“农村党员和电商党员的闪光点,激励着青年电商加入党组织的怀抱,早几年电商党员不愿亮身份,现在青年电商积极入党,这就是变化”。

  2、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发展。通过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一些村民坦言,“把电商引到村里来,最直观的收益就是空闲的房屋租得出去了,收入也稳步上升了”。2016年,全市66个“淘宝村”农民人均收入平均38561元,超过义乌市农民人均收入11%,年均增长幅度超过义乌市6.9%。

  3、推动了电商健康发展,大众创业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带动形成了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农村电商发展快步推进,激发了社会各群体的创业热情。通过培育,各“淘宝村”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实习、创业平台,义乌工商学院目前有1800余名在校生投身电商创业实践活动,年收入3500万元,带动就业1000多人,个别创业典型“骑着自行车上学,开着宝马车毕业”。

  4、实现了村民与电商群体的融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一方面,村党组织充分利用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假日有利时机,邀请电商群体与村民一起舞龙灯、包饺子、包粽子,培育他们的“第二故乡”情结;另一方面,电商群体也积极邀请村民参加各类创业项目路演、技能培训,亲身体验咖啡吧、西点烘焙生活,让村民走进网商。年底,通过互评“十佳电商”、“十佳房东”,进一步增进了双方融合,为大众创业营造和谐环境。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