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务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红色CEO现象分析
2019年04月23日 09:30:52 来源: 作者: 马玲

  40多年来,浙江非公经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为浙江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7年,浙江非公经济创造了全省65%的GDP、56%税收、77%的出口、80.2%的社会就业,120多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持续保持全国首位。一连串傲人的数字,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源自党的组织力无比强大,源自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重大利好,而浙江特有的“红色CEO”现象,则是从微观上为非公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所谓“红色CEO”,是从社会上招聘的负责企业党务工作的最高负责人,或者是原来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从事党建、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退休后应聘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委书记的人员。

  为了探究具有时代烙印的“红色CEO”现象的特点和改革开放以来对非公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018年5月底至6月份,浙江省政研会组成课题组,先后赴衢州、舟山、温州等地,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红色CEO”现象展开调研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红色CEO”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

  在中国,市场经济之所以被冠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从市场经济的性质上或从所有制形式上,亦或从资源配置的方式上来定义,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这种经济必须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属性,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不论何种性质,概莫能外。因此,“红色CEO”的出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红色CEO”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非公经济蓬勃发展,被誉为典型的“百姓经济”。而主导这一经济的主体力量,大多如同已故的万向集团董事局鲁冠球主席那样,是“从田野走出来的中国农民的儿子”。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有些甚至从来没有进过学校。作为最初小作坊的老板,他们凭借自己的吃苦精神和敏锐的商机意识,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逐渐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体现在社会已经告别了“人就是机器的时代”,体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一种必然,更体现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上。伴随着这种深层次的变化,浙江的非公企业主自觉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把实现党对非公企业的领导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随着一大批年产值过亿企业的涌现,素以敢想敢干著称的温州人,大胆吃了一次“螃蟹”。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温州市委组织部主持、搭台下,按照“市场化运作、契约化管理、职业化保障”的思路,温州多个行业的企业,面向全国的党务、政工干部伸出了橄榄枝,海选“红色CEO”,并开出了10-20万元的年薪标准,来自全国的1200余人报名参与。这其中不乏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厅级官员、处级干部,被媒体称为“有益的民主创新实验”。在当时背景条件下,特别是在诸如富士康员工跳楼等劳资矛盾日益尖锐、温州民资“炒”风日盛饱受争议的情况下,温州民企高调、高薪招聘“红色CEO”,其宣传意义和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二)企业做大做强有赖于“红色CEO”

  40年来,浙江的“红色CEO”按照“政治坚定,服务给力”的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坚持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引领,从而确保了企业组织更稳定、更开放、更和谐。

  攻坚克难,让政治优势成为生产力。首先是“红色CEO”自己带头攻难关。他们充分发挥曾经在机关、国有大型企业以及高校工作经历的优势,带头围绕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攻难关,推进技术研发。如温州华迪钢业集团党支部书记陈济光针对企业不锈钢管生产行业普遍存在的管质一体化难题,发挥自己原来担任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的优势,组织技术攻关,大大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了产品档次。其次是带领党员一起攻难关。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王寒曾是一位资深媒体人,自从当上了泰隆商业银行的“红色CEO”,她便开始了非公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耕耘探索,总结了民营金融行业“三融三创”的党建工作法,创新了“党建+金融”新模式,使党建助力金融发展,形成了红色动力、红色先锋、红色文化,并打造了一批红色信贷基地,建设了一支以党员为主体的红色信贷员队伍,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党建、思政工作服务金融业发展的新路子。 

  强化规范,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企业能够跑赢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定。非公企业绝大多数是从小作坊起家或集体经济转制而来,因此大多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高,而“红色CEO”因为其曾经的工作经历,则正好能为企业补上管理的这块短板,以科学管理,来焕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如曾任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的“红色CEO”陈宝良,创造性地在企业成立以党委为主导的“专委会”,以“立足岗位作贡献,创先争优当先锋”为主题,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服务,不断迸发红色力量。不论是非公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发展是第一要务。若说企业是船,党组织是帆,众泰汽车党委书记徐伟雄就是保障众泰汽车党委扬帆远航的红色“舵手”。从全国优秀人民教师到“红色CEO”,他延续着拼命三郎的敬业精神。通过党建引领,众泰汽车打造“七级变速”,铸就“工匠精神”,全面开启了众泰汽车3.0时代。天能集团党委副书记张旭东是一位来自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的“红色CEO”,他积极探索将党小组与车间班组融为一体,开展“五型班组”创建,从而成为全国红色党建的一面旗子,使天能这张企业名片更加光鲜。

  (三)企业和谐环境构建离不开“红色CEO”

  在浙江,娘舅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人们往往把有威望、讲公道的年长者称为“老娘舅”。而“红色CEO”则往往被企业主和员工亲切地称为老娘舅。正是这些老娘舅,让员工有了自己的贴心人,让企业主有了依赖的主心骨。

  用文化凝聚人。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了浙江的“新居民”。目前,浙江省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2627.9万人,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地域文化的差异,会使一些初来乍到者产生一定的失落感、孤独感和寂寞感。因此,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成为“红色CEO”的重要任务,而通过文化的浸润,则可以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正泰集团党委书记林可夫,是从温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岗位退下来受聘于企业的,他不仅政策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对员工有着父亲般的情怀。在企业担任党委书记的15年中,为了让员工更好地认同和自觉践行“和谐 谦学 务实 创新”的企业精神,他主持出台了正泰思想政治工作“十条举措”,实行员工援助计划(EAP),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企业“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价值取向,让员工在企业有归属感,有幸福感,真正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同样曾任宁波慈溪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的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胡学时,2001年起到方太集团担任“红色CEO”,一干就是17年,被员工们亲切地称为知心大叔。“让家的感觉更好”是方太向社会承诺的企业价值追求,也是企业对员工的一份郑重承诺。

  以关爱温暖人。要当好新时代的“老娘舅”,特别是面对职场上越来越多90后的加入,“红色CEO”们更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为了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他们积极运用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开展入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泰集团、吉利集团、超威集团、天能集团、众泰集团、泰隆银行、公元集团、华峰集团、德力西集团都建起了“员工心灵港湾工作坊”,作为书记们的“红色CEO”有的积极组织兵头将尾参加浙江省政研会“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全国统考,如吉利集团4年间,共有30多人参加培训。曾在军工企业工作过的党委副书记封飞行自己亲自参加,并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证书;有的积极向行政筹措资金,聘请专业团队定期到企业进行心理咨询服务;有的自己就是咨询师,手机成了24小时开机的服务热线。 在他们看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包括满足员工政治、文化和生活需求等内容,帮助员工调节心理状态,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用实绩感化人。在浙江,创一代大多是来自农村、小商贩或是单位离职人员,文化水平低、吃苦精神强。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做大,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管理水平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红色CEO”的出现,仿佛为企业出资人增添了左膀右臂,甚至被出资人称为自己的红色大管家。“红色CEO”们不仅为企业增添了文化的力量,使企业真正具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企业的特质,而且,他们还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政策理论水平,从政治上引领出资人健康成长,在管理上有效监督企业守法经营,同时推动党和政府与非公企业出资人的密切联系,实现国家需要、社会进步、企业发展、个人成长的有机统一,为出资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新的途径。如辞去温州政协领导岗位职务来到温州仪邦集团担任党委书记的陈如奏,发挥新媒体作用,以“魅力红段子”吸引出资人集团董事局主席积极参与,启发出资人在创作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正泰集团“红色CEO”林可夫带领党委一班人积极引导企业出资人和总经理层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正泰扩大投资并购和加快转型升级的信心。每年“七一”的党员大会,董事长南存辉不论身在何处,都一定会赶回来并作讲话。在2018年的“七一”讲话中,他明确指出:党组织是正泰发展的导航器和主心骨,是推动发展的先锋战斗堡垒,要积极探索党建新方法、新路子。南存辉的话是对正泰党委和党员的激励,但每次讲话本身也是他个人在政治上的锤炼和思想上的升华。

  二、当前“红色CEO”面临的困扰

  浙江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红色CEO”功不可没。但是在40年的历程中以及当下新时代的背景下,“红色CEO”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制度设计上都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瓶颈。

  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文化的差异。“红色CEO”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职业经理人,因此,他的产生并不局限于本地区,招聘范围比较广泛,有些甚至是海归人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省外“红色CEO”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以温州为例,该市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两次面向全国招聘的50位“红色CEO”,到目前,已有13人离开。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和企业主存在地域文化上的差异,个别是因为家庭或个人身体原因。二是用工形式上的制约。“红色CEO”说到底,也是企业的打工者,去留由企业出资人说了算,工资福利也是由企业出资人决定,没有第三方的监督。因此,时间的考量和工作的磨合不顺畅在所难免。在出资人没有对“ 红色CEO”完全了解和认可的情况下,要想在企业长期待下去,容易造成“红色CEO”工作上的畏首畏尾,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如果局面不能在较短时间改变,“红色CEO”的工作很难打开局面。三是新规定带来的变化。近年来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兼职政策规定越来越明确和严格,如何做好新老交替、保证工作的顺利交接,也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三、新时代加强“红色CEO”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新贡献。“红色CEO”要以新姿态、新作为,更好地推动企业党组织成为企业文化的创建者、员工成长平台的构建者、和谐劳资关系的维护者,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样本作出新努力。

  找准工作定位,强化红色引擎意识。如何定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目前,非公企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主要是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速融合,产业梯次转移快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在这样的特殊发展环境下,更需要“红色CEO”强化红色引擎意识,积极探索党建+服务新途径,自觉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工作之中,让红色引擎真正成为企业成长的无形资产和发展的组织保障,引领企业成为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强”企业。

  注重自我修炼,塑造红色领航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40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要当好“红色CEO”,成为企业红色领航人关键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自我修炼。一是守信念重品行。就是要坚定信仰、牢记宗旨,做到立德修身、公正公平、率先垂范。二是讲奉献通党务。在非公企业,“红色CEO”主要靠个人能力、魅力来凝聚影响企业主和企业员工。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没有奉献精神是很难履行使命的。同时必须精通党务,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历史、党务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把自己处于企业“政治委员”的角色,成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懂经营善协调。作为一名优秀的“红色CEO”,不仅要在刚性、强制性的“管”字上作文章,更要在疏导、柔性的“理”字上下功夫,构建企业人文见长的管理文化制度,并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上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要协调好同企业主之间的关系,赞扬他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创造良好环境,助力红色人才成长。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对非公经济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深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落实。一是重来源。必须抓好党务工作者素质和能力建设,来源是个重要关口。可以尝试开展在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后备干部中选派非公企业专职党务干部的试点工作,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二是抓培养。加强教育和培训,为他们不断补充新知识,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新平台,使他们的知识储备始终处在第一方阵。三是育共识。一方面,上级党组织要成为“红色CEO”的“娘家人”,为他们的工作撑腰鼓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出资人的党性教育,不断增强他们对“红色CEO”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尊重“红色CEO”的劳动。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红色常态机制。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很重要。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可以借鉴职业化管理、市场化流通的理念,探索党务资质认证,形成一套培养、选拔、教育、管理、评审、保障的办法,既可以激发“红色CEO”的内生动力,也可以保证人才流动不流失,持续使用不断档。如出台《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实施“红色职业通”等,对从事党务工作时间较长、德才兼备的党务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并在评选劳模、先进工作者等政府奖励时给予非公企业党务干部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针对新上任的党务工作者“本领恐慌”现象,要加强正确引导,通过实际工作案例,因材施教进行指点,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环境,掌握工作方法,当好坚强后盾。 

责任编辑: 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