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务 >> 正文
东阳市产业党建工作思考与研究
2019年04月23日 09:30:52 来源: 作者:

  东阳市现有影视产业984家,木雕红木企业1336家,建筑企业325家,“影视、木雕红木、建筑”已成为东阳三大支柱产业。近年来,东阳市根据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以产业党建联盟为统领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促发展,以转型求生存,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17年,影视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8.1亿元,建筑业完成产值2575亿元,木雕红木产业产值78.6亿元,“三大产业”年总产值同比增长10.8%。本文将以东阳建筑产业党建为例,阐述分析产业党建存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探索,探究产业党建工作的共性,以此提升东阳产业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一、推进产业背景

  1、产业发展集聚,给党建工作体系创新带来新课题。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建筑产业325家,企业总量居浙江省之最,其中特级资质7家(并列全国县市区第一)、一级资质67家,全市建筑业从事人员超过16万人,建筑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为便于加强管理,东阳市在建管局党委成立协会党委统筹负责指导各建筑企业党建工作,对促进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协会党委由设立党组织的大中型企业组成,对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缺少抓手,关注较少,导致部分小微企业党建工作被边缘化。

  2、产业链不断延伸,给党建工作重心转移带来新转变。随着产业的集聚发展,建筑产业链也不断拉长。全市现有铝膜、爬架生产公司、建筑工业化基地、建筑设计公司、招投标咨询代理公司、装潢装修公司等60多家,形成了完整的建筑产业链。建筑企业希望通过党组织凝性和通道,加强与相关部门、上下游企业等纵横联系的需求越来越强。导致行业党建急需向产业链党建转变,推动产业发展已成为党建工作重点。

  3、文化优势日显,给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带来新任务。

  东阳建筑文化萌于秦汉,盛于明清,是徽派建筑营造技艺的源头,逐渐形成特有的“东阳帮”工匠精神和结合东阳木雕等元素的“东派民居”建筑风格,被誉为“独具儒家文化特色的建筑文化”。近年来,党建工作在引领个体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贡献较多,但在引领以“最”和“苦”文化为精髓的东阳建筑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建设几乎没有涉及,建筑产业大而不强。推进党建与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把产业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已成为党建工作新任务。

  二、探索与研究

  1、推行统分结合模式,全链化的产业党建工作体系已经建立。

  东阳市建筑产业党建创新统分结合的形式,以产业党建联盟为统领,健全完善运行、考评机制,有效扩大建筑产业党建工作双覆盖。

  (1)创新组织覆盖形式。整合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以及团工妇、民办学校、中介机构等群团组织及社会团体的优势资源,与建筑企业联合建立建筑产业党建联盟,统筹指导建筑产业党建工作。党建联盟下辖385家建筑企业,15家机关部门,5家社会组织等。同时,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进一步细分党组织设置,在各建筑工地项目建立党小组,实现建筑产业党的工作和组织全覆盖。目前,已在建筑产业建立党组织251个,其中党委10个,党支部102个,临时党支部171个,共覆盖党员7166名,其中流动党员5567名。

  (2)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深化内部议事机制,形成建筑产业党建工作“一盘棋”。针对建筑产业党建工作涉及对象多、分布范围广的实际,建立健全党建联盟例会制度。由市委牵头召集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召开季度例会,每季度一个主题。今年以来,已召开“建筑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如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建材集采平台”等3个主题论坛,2018年前三个季度,共收集企业问题57个,实际解决35个,达成合作意向11个,有效推动了东阳建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企业合作交流机制。实施本土企业“抱团发展”的战略,目前,已有6家特级资质企业与13家一、二级资质建筑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2017年,通过与国企合作,我市建筑企业获取海外施工分包业务1.5亿美元,合计境外产值超过4.5亿美元。

  (3)完善考评机制。考核是推动工作的“控制棒”,我们一定要有效地发挥和运用。一是建立产业党建联盟单位党建述职评议制度。把成员单位解决问题、联系企业等作为其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成员单位相互“背靠背”评分,评议结果纳入成员单位年度考核。二是加强对企业党组织的考核评定。协会党委通过实地走访、咨询党员、翻看台账等方式对企业党组织进行评议,同时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确定企业党组织星级。三是以五星积分制管理为重要手段,结合日常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等内容,年度进行星级评定,作为其个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全程化的党建服务体系已经构建。建立建筑产业党建联盟中心,完善“店小二”服务中心功能,打造线上线下结合、功能丰富、联动支撑、党群共享的综合性服务大厅。

  (1)后台联动,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通过后台联动审批,将税务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部门有关建筑企业注册登记、资质审批、社会统筹、外经证开具等47项服务,全部纳入“一站式”服务体系,其中38个办理事项实现现场办结,有效助推“最多跑一次”在特色产业落地。比如人劳社保局的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的开具,需要到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检察院、建管局等6个部门办理,按每个部门“最多跑一次”来计算,除去以前还需在各部门内部科室跑之外,至少跑六次,现在将各个部门职能整合到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实行“一窗受理”,只需要“最多跑一次”就可以办理了,真正实现了审批提速。同时利用信息化,在窗口即办件中,办结速度也比原先提速80%以上。

  (2)司法联动,提供一口子办案服务。针对侵害建筑企业权益案件频发的实际,首创成立了市公安局建筑业犯罪侦查中心、市人民检察院建筑业检察事务中心、市人民法院建筑业巡回法庭,全体入驻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开展联动服务,常驻办公,对涉及建筑企业权益被侵害案件实行专业化办案。2017年,建筑业公检法机构累计办理案件1100件,有力地震慑不法项目经理和材料供应商,为72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50多亿元,有效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发挥律师行业协会党总支的作用,每月10日、20日派律师进驻联盟中心,调解企业矛盾纠纷和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今年律师协会累计调解企业经济纠纷134起,挽回企业经济损失4100万元。

  (3)政企联动,提供一平台集采服务。为进一步促进东阳建筑产业做大做强,组建建材集采平台——“东阳建筑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深化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合作,力争为建筑企业提供全国最低的采购价格。截止目前,200多家企业参与建材集中采购,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集采平台运营6个月以来,交易金额已近2亿元。同时政府出资3个亿,设立“转贷基金”,帮助建筑企业解决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向银行转贷的“过桥”问题。目前已经为110多家次企业转贷超过60亿元的资金,其中单笔申请转贷最高金额是1.5亿元,有效缓解建筑企业资金问题。浙商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可以给予平台公司和企业授信,特级企业是2个亿的授信,利息控制在6里左右,比企业通过其他渠道融资节省50%。

  3、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全方位的引领产业发展局面已经形成。东阳市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挖掘建筑文化内涵、夯实阵地建设和吸引人才集聚等,全面提升建筑文化品牌价值,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培育建筑人才。发挥广厦学院等资源优势,成立全国性建筑研究会,开展建筑专业相关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建筑业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新时代“建筑工匠”。该市已获得的40项鲁班奖中,由党员项目经理创建的就有38项。同时已组织开展BIM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才和建筑行业技术工人等培训,累计培训13000多人。同时,立足本地实际,用好人才新政18条,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树立典型、实施建筑人才奖励年金制度、落实“传帮带”等措施,吸引高层次建筑人才来东安家落户、创新创业,推动建筑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2)助推转型升级。3次组织国内200多名专家和行业代表开展形势研判和趋势分析,积极引导企业向地铁施工、隧道施工等专业领域拓展,实行多元化发展,提升风险防控能力。2017年,32家建筑企业在原有房建基础上增加了市政、路桥等专业资质,专业企业产值占比逐步上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党建联盟先后与大型央企中船、中冶、中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保函,撮合境外业务。同时,金融机构和财政部门也积极为企业在对外担保、境内外融资、跨境资金流动、外派劳务人员进出等方面提供融资配套和财政补贴服务,全市合力把境外施工蛋糕做大。

  (3)提炼建筑产业文化精髓。以木雕小镇党建综合体建设为载体,推进木雕小镇建设,将小镇打造为具有东阳特色建筑文化艺术和营造技艺的代表性建筑群,将建筑文化转化为文化建筑,打响“工匠之乡、建筑圣地”品牌。同时,要通过座谈交流、外出考察、走访企业等方式,进一步挖掘东阳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加快建筑博物馆、建筑图书馆、“东阳帮”营造技艺馆等建设,从设计、勘探、施工到竣工予以全模化展示,并以《东阳建筑业志》为基础,大力宣传东阳建筑文化,彰显东阳建筑文化厚度。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1、政府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是有力作为,企业对党建工作的自发积极性不足。“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东阳市大力推进产业党建工作,2017年集中推进影视产业党建工作,2018年在巩固影视产业党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建筑产业党建工作等。但是,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由于其企业成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强,以及党组织和党员的优势和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特点,导致了在小微企业推进党建工作的自发积极性严重不足。因此,导致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从而形成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自发性不足的恶循环。 

  下一步,要找准党建工作服务业务工作的切入点,做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同安排、同部署,“化虚为实”,实现“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和谐局面。 一是要继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坚持在组建项目部的同时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对于党员人数较少,不具备成立党支部的项目部,可先与施工地点相近的其他项目部组建联合党支部,确保所有党员有组织,能够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在条件成熟时再单独组建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二是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对党务工作熟悉、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彻底扭转摒弃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的观念,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真正重视起来。三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围绕企业各阶段的工作重心,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党组织活动,陶冶党员情操,凝聚职工士气。积极倾听党员及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

  2、产业党建关注产业发展较多,关注产业工人成才较少。东阳市先后出台8个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文件,引导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铁路、公路、水利、港口等专业领域发展。成立党建联盟、“店小二服务中心”、“集采平台”等都是为助推建筑产业健康发展。但是,在引导产业工人健康成长方面做得比较少。全市现有产业工人31.96万,其中制造业9.41万、农民工22.55万。2018年,在产业工人在发展党员69名,占全市发展党员名额的7.8%。同时,由于建筑工人作业环境差,工资收入不稳定,社会地位低,年青人很少愿意成为建筑工匠,老化现象日益突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年龄普遍为40岁以下,建筑工匠年龄段基本在50岁以上人员,建筑工匠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下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责。党建联盟统筹负责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等大事,个体企业党组织要更加注重细节,更加重视一线产业工人的成长成才。要健全完善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做好“传帮带”,铺就一条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要加大产业工人的培养力度。出台配套政策,实施育才、聚才工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营造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考核、待遇相配套的制度环境。依托建筑产业协会党委,通过借鉴学习先进做法、经验,出台相关建筑人才培训教材,推行标准化工匠培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新时代“建筑工匠”。

  3、党建对助推产业发展作用较大,对政治引领作用较少。东阳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模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有利资源,将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建筑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助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产业发展。近年来,党建助推建筑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较大成就,2017年完成建安产值2573亿元,总量连续九年名列全国县级市首位。2018年1-9月完成建安产值1595亿元,同比增长0.58%。但是,在政治教育方面关注不多,政治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借助主题党日、会议、培训班等形式为党员、企业主、新生代出资人等讲解政治形势,上级文件内容等,导致企业家从内心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和需求不够。

  下一步,一是要创新政治教育活动形式。除了加强上级政策文件精神的学习,还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比如进行红色革命教育,带领企业家到红色革命胜地,让企业家心灵接受革命洗礼和净化,从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二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播放党建教育片、邀请有关专家上党课等方式,引导教育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把参加理论学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行动,提高党员对党的认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党组织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红色创客工作室”、“红色提案”、“红色车间”等做法,助推企业发展,让企业主从内心认可党的理念。

责任编辑: 朱丽娜
相关稿件